1.
近日,新闻报道上海某高中体能测试中,引体向上项目一半男生得0分,三分之二不及格,引发广大网友热议。除少量网友表示当年能达标之外,大部份的网友都表示理解,比如:
网友A:求胖子做引体向上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网友B:标准的引体向上非常难,背部肌肉群很难练,一般健身房的人做起来都吃力
网友C:标准有问题,做不够5个的全部0分
网友D:怪我喽:“体育老师今天有事请假,这节课由语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老师代上”
2.
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评价标准。
关于学生体质测试最权威的标准是教育部于2014年7月7日下发的【教体艺[2014]5号】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
其中关于引体向上部份的具体标准如下:
为什么特意把高一年纪的几个数字圈出来呢?请接着看。
3.
虽然各大网站均有报道,但能看出新闻源明显是引用自同一篇文章。根据搜索引擎的按时间排序,最早的报道应该是来自于2016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8版的文章《上海某高中一半男生引体向上得零分》,截图如下:
请注意看红框中的描述,几个关键信息:
1、年龄性别:高一男生
2、一多半的学生连一个都做不了
3、在三分之一能及格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也只是能勉强做到7个引体向上
对照前面教育部的标准可以看出,高一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线是7个,得0分的情况是做0个和1个。
同时报道中监考老师还特意提到肥胖的影响,但更让监考老师震惊的是大多数的0分同学都接受0分的现实,连努力一下的欲望都没有。
从上面的信息中可以得出结论:
1、说标准不合理,5个以下就是0分的可以休息了,那是大学的标准,不适合本例。
2、说“标准的引体向上”很难,所以得0分正常的,也不太站得住脚。报道的及格人员中大多数“勉强”做到7个。这个“勉强”肯定不光指数量,一定还会包括动作的标准程度,因为不及格及0分者的相关肌肉力量肯定是不足的,有限的力量一定会先用在凑数量而不是动作标准上;另外,面对如此差的成绩,尤其是大量的0分者,相信监考老师最大的期望也是:先别说动作标准,你倒是给我至少做一个啊!!!
3、关于体重和肥胖:找到一篇论文,论证了体重有一定影响,但不如身高的影响更大,感兴趣的可以自己读原文:
4.
回想以前上学的时候,对数量是硬指标但确实对动作标准的要求较低:比如正反手不严格区分;允许小幅度的摆腿;下巴过杠时允许适当的仰头;下放时手臂并未完全伸直;做两个引体之间并不间隔到静止,可借助一定的单杠弹力和惯性等等。
报道并未指出测试对动作要求有多严格,据周围大多数人反馈的上学时测试的信息看,一般学校测试的动作严格性方面要求都不是太高,只要不是太过份就计算有效,所以下面的讨论基于允许动作适当变形这样的现状:
如此多的0分是标准要求太高还是身体真的极度缺乏锻炼?
我认为是缺乏锻炼。
回想当年上学时我自己的成绩大概是在12-15个(不是特别标准但不刻意摆腿),工作15年后只能做1-2个并且手心疼的受不了。
同宿舍有个同学属于0分选手。身高体重都正常,但吊上单杠后,不管怎么摆腿晃动,身体完全不能向上移动!后来,他有空时就在宿舍的高低床上,站在下铺,手臂抓住上铺的床沿,牵引身体靠近床再伸直,如此反复。并不是很大的运动量也不算太有针对性的锻炼,但一个学期过后,均能达到及格线。
引体向上也许不容易短期突破好成绩(尤其是追求动作绝对标准),但短期锻炼后突破0分,甚至展望及格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就像知乎网友的案例说:只要经常吊过树枝、门框,或者在楼道增加单杠数量后,学生成绩都普遍可以达到及格。
5.
只是上海的高中生不行吗?
答案是No。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上海可是综合指数第一哦!
其实想想也正常,相比20年前,现在的学生在电子产品和非体质类的学业、才艺培养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即使现在有更好的生活(营养)条件,但对身体力量来说:“用进废退”却是必然的。
针对本例,媒体用“手无缚鸡之力”做标题显然是夸张了,但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应该是事实。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承认、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落后。
抓住机会锻炼起来吧,那怕引体向上只占体育总分的7%,最终高考时对总分的影响也许还不如一道单选题,但必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锻炼也不见得就能多做出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