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需要有一些书,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圣经级别的,属于元经典。常读常新,每次看都有启发。
以前最爱看的,一个是《庄子》,一个是《红楼梦》。最开始看这两本书,大多的感触是源于他人的讲解,自己对那些文字多多少少还是一知半解的。后来一次在听台湾大学顾丽娟教授讲《红楼梦》的时候,仿佛才是第一次看懂这本书,之后带着这些感受去看其他的名著,才真的是懂得了那些书里的感情。顾丽娟讲《红楼梦》时,也说,每一个读者都应该不带着自己的好恶去批判书中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感情。而本书的作者,也说让我们不带自己好恶地写作,这样才能真实地还原。
以前认为,成功的写作者都是先天带着十足的才气的。慢慢才发现,其实才气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说,文案应该多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带领读者去看一本书、一部电影,去一个新的地方旅行,去一个新的领域。其实这句话换个理解,应该是,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去看书,看电影,去旅行,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视野,饱满自己的写作。只有在不断地体验中,消除自己的小我,才能给人大我。
每次当自己沉静下来,放松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好像是个观察者。有时候是在大巴上,看着窗外的世界,大巴带着我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到城市。一开始是高楼大厦,然后变成了几个工厂的烟囱,之后是一村一村的居民。有时候会去设想每个人都在经历些什么,每个烟囱下面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今天有没有争吵,还是说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地铁上也是有这种感受,每个人好像是那么的近,又好像那么远。你跟对面的人对视,有时是你自己不好意思的故意看向别处,有时是对面不好意思。我们在这世上,好像是不断地在观察别人和被人观察中过去。地铁上,坐在邻座的人说些什么,好像是听得十分清楚,自己都忍不住去套上自己的经历去符合他的话语,可是地铁进站,每个人都消失在人群中。一下子每个人又奔向不同的方向,你我之间的缘分,也不过是那一段地铁。
一开始自己想象的世界,是《楚门的世界》那样的,人生似乎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为了这出戏才出场,戏散场了,人也丢了。忽然有一天与世隔绝了一年,再回到原来的世界,大家原来都在过着自己的日子,每个人都经历了太多太多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就像作者说的,写作者需要走近不同的人群,进入不同的咖啡馆,不同的餐厅,去看不同城市的灯火,然后不带好恶地完全记录,但是记录中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导向,让读者去感受你的爱你的恨。
刚进群的时候,就看到群里很多人分享写作者的圣经《写出我心》,搜了一下亚马逊上刚好有,就直接买下了电子版。以前不爱看电子版的书,因为自己喜欢在书里写写画画,后来发现这样一不急于搬家,二有时候买来的书并不那么喜欢。于是,也开始了掌上图书的日子。
前几天一直在看“李叫兽”的公众号(对,就是那个年纪很小就当百度总裁的人),总结了一下,相同阶层的人接受的知识体系的差不多的,唯一使得每个人有差别的,是对知识的整合和领悟。看这本书的时候因为觉得给自己不少灵感,于是想要去好好记录这本书,之后做个整合,可是不到一半就觉得好烦,虽然最后还是努力坚持做完了,不过后面的部分明显就有点敷衍了事。前段时间自己定下的改掉自己几个缺点的计划,看来到如今还是没多少进展,希望自己的写作也不要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
前言
在写作这件事上,众生平等——无论你身处何方、来自何等社会阶层、是男是女、何种肤色,都可以用笔去表达自己。
我觉得,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
按:写作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片新天地。很多人说我是双重性格的人,其实在我眼里,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在写作的世界,我可以时而逗逼、时而高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认识许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期关于农民工诗歌合集的文章,那时就感慨,虽然世界给我们每个人的物质世界差别太大,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富裕的精神世界。
引言
有位朋友曾对我说:“相信爱,他便会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我想加上以下几句:“相信你所爱的逝去,坚持做下去,他便会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学习写作并非一个线性的过程,没有什么从A至B至C的逻辑方式可以让人变成好作家。对于写作,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便足以解答所有的疑惑,时尚有许多关于写作的真理存在。练习写作意味着最终你的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
按:有段时间,自己给一个讲究内修的公司写文案,一开始简直拙劣到自己都不忍直视,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但是明显感觉到,通过这样子的写作,我开始花时间精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开始关注花花草草,关注周边的世界,关注自然的春夏秋冬,以及随着季节的变换周遭的变化。写作真的是修心的过程。
※ Frist Thoughts 初始的意念
随便怎么写都好,重要的是,不管你选定的时间有多长,都必须遵守,并写完整的时段。
1.手应当不停地写。(不要停下来重读)
2.不要删除。(就算写出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也随她去吧)
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
4.放松控制
5.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
6.直捣要害(倘若你写出了可怕或太过赤果果的东西,那就一头钻进去,其中说不定蕴含了很多能量)
初始的意念蕴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
Writing as a pratice 把写作当成练习
写作练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并培养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
Composting 堆肥
我们的感官本身缺乏动力,他们接收经验,可是接下来需要由我们的意识和整个身体做大幅的筛动一段时间,才能把这些经验筛选出来。
片桐老师说:“小小的意志力成不了事,必须拿出庞大的决心。庞大的决心并不单单只有你的努力,它意味着整个宇宙都在背后支持你,与你同在——鸟儿、树木、天空、月亮,还有十方。”
按:我们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再给我们收集素材,可是什么时候用到,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生命的每一步,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堆肥的过程。
※ A list of topics for writing pratice 列张写作练习的题目表
在你尚未列出题目表前,这里有些写作的构思可供参考:
1.说说透过窗户进来的光线质感,赶快写,就算现在是晚上,窗帘都拉起来了,还是说你宁可写北边的光都无所谓,写就是了。写十分钟,一刻钟或是一小时。
2.从“我记得”写起,写很多细微的往事。你写作时,只要不是当下发生的事,就是复苏的往事。如果僵在远处写不下去时,就重写一遍“我记得”,然后继续写下去。
3.选一样给你感受强烈的事物,不管感受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最好不带好恶,以完全中立的心态写完。
4.选一个颜色,然后出门散步,一路上留心所有粉红色的人事物,回家写下来。
5.在不同的地点写作,写下周遭所发生的事。
6.早上做了什么。重新审视一早上的细枝末节。
7.回想你真心喜爱的某个地方,想象自己就在那里,环顾周遭的细节,一一写下来。当别人读到这篇文字时,应该能了解置身在那里的紫薇;应该能感受到你有多么喜爱那个地方,并不是因为你说了你很喜欢,而是从你处理细节的方式看出端倪。
8.“离开”。写你离婚、早上出门,或是亲人朋友离世。
9.最初的记忆。
10.你曾爱过的人
11.谢你居住城市的大街小巷
12.你的祖父母
13.拿出一本书,随便翻开一页,抓一行抄下来。“离页书写”,通过这段文字,开展一个新故事
14.你是哪种动物?
15.随便什么事。不沦于抽象,把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城市地写。
按:之所以把这么长的一段打下来,是我也想根据这些题目,给自己的文章一些思路。
Fighting tofu 打豆腐
有段禅语说:“说话时便说话,行走时便行走,死亡时便死亡。”该写作时便写作,别让自己和内疚、控诉及暴力的威胁战斗。
按: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The Power of Detail 细节的力量
作家必须肯定生活,肯定生活中的一切:水杯、坎氏奶精、柜台上的番茄酱。作家不应该讲“主宰小镇很愚蠢”,或“明明可以在家吃健康食品,却跑去咖啡馆吃东西,也很愚蠢”。我们应该对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实事物给予神圣的肯定——关于我们的种种事实:超重若干公斤;屋外灰扑扑、冷飕飕的街道;玻璃橱窗里的圣诞金葱彩带;橘红色雅座里的犹太作家以及对面的朋友,后者有一头金发,还是则是黑皮肤的。我们必须成为能接受事物本色的写作人,要能喜爱细节,唇边带着“是”跨步向前,好让这世上不再有“否”。否定的态度会让人生没有价值,让这些细节无法持续下去。
Baking a cake 烤一个蛋糕
你必须成为一个有着爱憎细节的人,让这些细节成为你身体的眼神。塔博科夫说:“爱抚神圣的细节。”他可没说:“随便把他们扔在一处,或痛打他们一顿。”爱抚它们,温柔地抚摸它们。关心周遭的事物,让你的整个身子都在抚触你正在描写的那条河流。因此,如果你称它是黄色的、愚笨的或缓慢的,你全身都会感受到。当你深入其中时,就不会有个抽离开来的你。片桐老说说:“坐禅时,要把整个人放空。让禅定来达到禅定,而不是让史蒂夫或芭芭拉来达到禅定。”写作时也当如此:让写作来完成写作,让你自己消失。你只是在记录娟娟流过你身体的思绪而已。
你要接受现实,并写下现实的真相。片桐老师有云:“文学能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面貌,却不能告诉你如何摆脱生活。”
Lisitening 倾听
如果想成为好作家,就必须做三件事: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同时,只要长驱直入文字、声音和各种知觉的核心,并且让你的笔在纸上写个不停。
倘若你常读好书,在你写作时,好书会从你笔下泉涌而出。或许并非如此轻而易举,不过如果你想要学点东西,直接走向源头吧。十七世纪日本的俳句大师芭蕉曾说:“欲知一树,走向彼树。”想了解诗,便得读诗、听诗,让格律与形式都铭刻在你的心头,不要走到一边,转而用讲求逻辑的脑子来分析诗;带着你全幅身心进入诗中。日本禅宗大师道元说:“走在雾中,会弄湿身体。”因此,只管听、读、写便是。慢慢地,你会逐渐接近你需要说的东西,并且用你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Syntax 句型结构
片桐老师常说:“对一切有知觉的众生常怀善念。”我曾经问他:“有知觉的众生到底是什么?室友感觉的人和物吗?”他对我说,我们甚至必须对椅子、空气、纸张和街道怀有善念。人心必须变得如此宽阔有肚量。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时说:“我与众生皆成佛。”他并不是说“我成了佛而你没有”或是“我看到佛了”,好像他归他、佛归佛似得。
Writing is a communal act 写作是公共行动
最好当个部落作家,为所有的人写作,反应人群当中许多不同的声音,不要只是做个隐士,只追求个人心灵上微不足道的真理。提笔写作时,鹰视野恢弘,胸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