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语文——听余映潮老师执教《我爱这土地》有感
余映潮老师的课听过不止一次,只不过每一次听的都是小学语文课例分析。这次培训“混迹”于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聆听余映潮老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解读,无疑是一个挑战。今天上午聆听了余映潮老师执教的一首艾青先生所写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让自己对诗歌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余老师依然采用自己惯有的板块教学模式,将整首诗歌学习分成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出示艾青简介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资料,了解本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出示“意象”的概念,了解本首诗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第二板块:朗读诗歌。余老师安排了五遍诗歌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通读诗歌,学习字词。从字词中抓住“悲愤”、“深沉”,让学生清楚这两个词语即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第二遍朗读诗歌,将“悲愤”、“深沉”的感情基调读出来,并且注意要咬准字音。
第三遍朗读诗歌,读好句中的停连;第四遍朗读诗歌,把握诗节之间的停顿;第五遍,朗读式的背诵诗歌。
第三板块:深入地品析。余老师请同学们圈画诗中具有“意象”的词语,并试着用一句话来诠释意象的含义。
第四板块:深刻地理解。通过对比学习诗歌中两个小节的不同表现手法。
第五板块:欣赏本文“美”点。
第六板块:补充诗歌,拓展延伸。
六个板块的设计,看似互不相连,其实联系紧密。前一个板块总是极好的为后一个板块的学习做了铺垫,而后一个板块的学习又巧妙的延续了前一板块的内容。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巧妙相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拥有从教材中提取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通过语文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学语文。今天的这节诗歌教学,让我清晰了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要注意做到四个融合:把诗歌教学的个性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共性特点相融合;教和学的融合;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讲和练的融合。
借用今天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对这次的学习进行一下小结吧!
我爱这语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也要用清亮的喉咙歌唱:
这被热情与执着浇灌着的语文教学园地,
这永远汹涌着激情的洪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成长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中无数懵懂稚子的殷殷期待……
——然后我慢慢地蜕变,
将青涩变成熟,将奉献化收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语文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