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本书的时候,作者特别强调听众最好在安静、闲适的状态下收听。嗯,听的时候我正在阳台浇花,应该算符合要求了吧。的确,一本美好的书,也最好在一个那怕相对美好的环境里去收听。
比如说,我们在斗(既)志(懒)昂(且)扬(丧)的周一清晨上班路上,如果去听这本书的话,大抵是不大适合的。
从某种角度说,苏东坡的一生,也算是一个失败者的一生,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他呢,这本书或者能带给我们部分答案。在多方面与苏东坡心有戚戚焉的林语堂笔下,苏东坡的形象无比生动、可爱、鲜活,且高大上。
虽然出自一位文学家笔下的人物传记总不如专业传记作家显得认真,也不如《苏轼年谱》一类书来得严谨,但读者们对于这本书的传记性不妨多一些宽忍,因为作者文笔的出色已经充分补足这一缺憾了。
林语堂写苏东坡时,下笔热情洋溢,不吝于将充分的激情与欣赏投注在苏东坡身上,以至于如果是看过一些其它有关苏轼资料的读者来看此书,不免会觉得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溢美之辞似乎写的有些过度,但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一本文字作品来欣赏的话,便能基本忽略掉这个问题了。
当然,对于一本文笔出色的图书而言,做成听书稿着实不容易,这篇稿走的是去删繁就简、只留重点的路线,将苏东坡的一生经历用不到半小时时间介绍给了听众。
必须得说,文章开头对于此书创作背景的介绍,关于林语堂与赛珍珠当年的纠葛说明是加分项。正所谓知人论世,同样的,知道一本书的创作背景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应该给小编加鸡腿。
在许多年前的那个美好的月夜里,苏东坡便说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很巧合的,在许多年以后,一个在人生态度、生活情调等多方面和他很相似的作家为他写了一本热情洋溢的传记,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这也是这两个世间少有的闲人间一次跨时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