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拐角处看到墙上的这幅《深渊》,出自列维坦。其实最先吸引我的倒不是画本身,而是这个 略带阴暗伤感的名字,当然也倒不是说我是一个多么阴暗悲观的人,只是对这一类字眼比较敏感罢了。然后才关注到画作本身,远处一片青葱的树木,远山连接着天空,画面约二分之一处光线转亮,一座独木桥,安静的卧在泛着夕阳余晖到水面上。而水与岸相接处,或许是这幅画的暗部,那时树木的倒影。我虽不大懂画,可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深渊啊。
幸而下面有介绍:又名《夏天的傍晚》,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位青年农民相爱,而女儿的父亲坚决反对,设法买通征兵局,结果青年给抓去当了兵 。姑娘闻讯感到绝望,便从该桥跳入水潭。(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
然后我想起了另外一幅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同样是一幅安静的画,出自维梅尔,作家特雷西还为此创作了同名小说,然后翻拍了同名电影。电影拍的很美,美到每一个镜头截下屏都会是一幅精致的油画。其实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女仆和画家之间,或者是女仆对画家又或是单纯的画家对女仆的心思,我并不能太深入的去理解。唯独印象最深的,是少女为了戴上耳环而忍受的痛苦,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之下用缝衣针直接刺破耳垂,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好像也很疼,暗想以后一定不要穿耳洞。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忍受这么大的痛苦去戴上那个本不属于她自己的耳环,或许出于对男主人的恐惧。我想,大概这就是爱吧。当时的我,同样不能理解的还有画家,为什么一定要女仆戴上那个耳环,女主人的耳环,不顾她的疼痛,不顾她的意愿。大概,这也是爱吧。
画面上少女稍稍回头,眼中似有惊恐,又仿佛是惊喜,或是内心燃起的一丝希望。她的回眸,像是不经意,又像是离别的不舍。即使有了电影与小说,当面对这幅画,你仍忍不住去猜,去遐想。一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谁又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在微笑,还是在诀别。我宁愿相信,这其中有爱,圆满。
《三体》的最后,宇宙向低维度转变,三维世界的人们变成了纸片,地球变成了"地图"。或许数个世纪之后的人们看到这幅巨大的画作仍是在揣测,在猜想。我们是否能和自己的爱人一起,被猜测出来呢?即使只剩两个肉眼都无法看到的点,那也不能抹去我们爱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