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读的小说不是大部头,而是“意识流”小说。
《冰与火之歌》和《巨人的陨落》再厚,我们也愿意废寝忘食地花上几个通宵搞定它,但同样身为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这样的作品可就没那么好命了。
且不说能通透地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光是听到这些名字,就已经够让人困倦一阵子的了。
其实,越是深刻的作品,越需要花费读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越讲究一些缘分。我自幼对经典文学有种盲目崇拜,但无奈阅历和理解力都不够,浪费了感情不说,也白白错过了很多好作品。
后来开始乱读书,反倒发现了一些“普通”作品的不普通之处。一点点读下去,便不自觉地离经典越来越近了。
但“意识流”小说,我仍是一部都没读过,毕竟读小说大多还是奔着丰富的情节去的,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总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最近萌生了挑战“意识流”小说的冲动,完全是因为肉卷的一部散文绘本。
我很怕给肉卷读散文和诗歌,怕自己读不出文字中的意境,也怕打击了肉卷的阅读积极性。对于这类作品,肉卷如果不感兴趣,我绝不会勉强。
《妈妈迟到了》却是个例外。
每次给肉卷读绘本前,我都会提前通读一遍,一方面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和难易程度,另一方面也看看有无知识扩展和延伸的可能性。第一次读《妈妈迟到了》,我就被书中的细节深深地震撼到了,有种既舍不得重读,又迫不及待想拿给肉卷看的冲动。
这样脸红心跳的感觉,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了。
其实绘本的内容十分简单,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幼儿园某个教室里的场景。放学了,小女孩加奈独自在幼儿园等待迟到的妈妈,正当她摆弄着玩偶胡思乱想时,妈妈已经悄然出现了。
从时间上看,这不过是两三分钟的事情,而对于孩子来说,却又“经历”了很多。孩子的时间是充盈的,他们不用畏惧时光的流逝,可以像个富翁一样大把挥霍。孩子的时间又是宝贵的,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时间的黑洞,将一秒钟拉长到一个世纪。
作者冈田千晶准确地将这种奇妙的时间感用图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读《妈妈迟到了》,我甚至会时常游离于孩子和母亲的角色之中。儿时的焦虑期盼和作为母亲的提心吊胆交织在一起,让我既温暖又安心。
这大概是做母亲特有的经历和心情吧。就像文字作者本下泉美在后记中写的那样:
如今,我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但我偶尔仍会做这样的梦:糟了,必须去幼儿园接孩子了,快要迟到了,怎么办呢?
从梦中醒来,看着早已长大的女儿们,我觉得自己真好笑。当年自己去幼儿园接孩子时,那种既焦虑又轻松的复杂心情,不由得涌上心头。
……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孩子在那条路上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
在家庭琐事上,日本女性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或许也可以称作是天赋。她们能从极其日常的生活中提炼出浓郁的感情,并用一种极为淡然的语气表达出来。而这种略显拘谨和克制的语句,又恰好让情感的内核膨胀到最大。
除了五味太郎、宫西达也这样的旗帜性人物,日本绘本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是温吞的、慢热的。似乎说了些什么,但其实又没说什么。东方人终归还是含蓄的,喜欢讲意境、讲缘分,所以,读日本绘本的确需要多一些领悟,加几分耐心。
《妈妈迟到了》也是这种类型的作品,没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在描述一个短暂的状态。不同的是,两位女性作者在书中加入了每个孩子、每个母亲都会经历的情感体验,所以,这个故事依然是鲜活的、刺激的、让人割舍不下的。
这种感觉很像听一首初恋时听过的歌,或不经意间闻到陌生人身上熟悉的香水味,既让人怦然心动,又让人仓皇失措。
从另一方面讲,《妈妈迟到了》或许有些过于“女性化”了,似乎很难引起男性读者的共鸣。但也正是多亏了这一点,才能把更多女性读者助推到情感体验的高峰。
“意识流”小说之所以难读,是因为它狭窄的体验感。每个人的思维路径都是截然不同的,就像男人不能理解女人的逻辑,读者也很难透过干巴巴的文字读懂作者跳跃的意识。
这时候,图像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年人比孩子更需要图画。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文字是空泛的,难以靠想象力填充的。而冈田千晶的插图则恰到好处地将小主人公加奈漫无目的的想象,真实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一种超乎想象的真实。
插画家们总是天马行空,如果是我,大概会以五味太郎式的幽默和童真来实现“意识流”的部分。
但冈田千晶并没有这样诠释。
她用极为写实的画法演绎出了生活中梦幻的一面。尽管没有夸张的外形和绚丽的色彩,但这种强烈反差造成的视觉冲击却是极其震撼的。
冈田千晶准确地还原了孩子脑海中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画面不仅存在于动画片里,也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周围。
在小主人公加奈眼中,妈妈迟到或许是因为电车出了故障,
也或许是为了给她挑一个超级大蛋糕。
说不定妈妈又去买了气球,这样就可以快快飞到幼儿园了。
所有大人看到书中的画面,大概都会发出“对,就是这样的!”的感慨,并迅速被拉回遥远的童年。毕竟,在我们日渐消散的那部分记忆里,仍然埋藏着无数个纯真而疯狂的梦。
所以,读《妈妈迟到了》,大人和孩子都很容易获得心灵上的契合感。这种满足不仅仅体现在书中“意识流”的部分,而是一直延续到现实当中。
这也正是冈田千晶的高明之处。尽管本下泉美在文字中只是简短地描述了母女间的对话,但冈田千晶却通过一系列无声的镜头,把加奈心中交织的期盼、喜悦和回归的情感完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可以把《妈妈迟到了》定义为一本图画内容大于文字内容的绘本。冈田千晶用图画把整个故事填充得异常饱满,这种完整性不仅表露于细节的刻画上,也通过整个情境的连贯性和可视性得以体现。
相比之下,无论是从故事的情节还是表述上看,文字部分都略微显得平淡无奇。也难怪,在绘本中,由于图像给读者的冲击更为强烈,因此图画作者的地位往往是高于文字作者的。
所以,我曾一度忽略了文字作者本下泉美对作品的贡献,而把图画作者冈田千晶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其实,就像书评人和书之间需要默契一样,同一部绘本的作者之间也是需要默契的。配合不好的作者,会把彼此间理解上的错位暴露在作品中,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本下泉美和冈田千晶之间,我们丝毫看不到这样的冲突。在《妈妈迟到了》中,文字和图像是共生的、互补的。冈田千晶的确出色,但读者却感觉不到任何喧宾夺主的意味,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本下泉美就是成功的。
一旦关注了本下泉美的其它作品,我们便会意识到她是一个天生的好搭档。凡是与她合作过的插画家,都能从她简单的文字中发现巨大的灵感,并灌注到绘本的灵魂当中。
本下泉美很善于捕捉幼儿的情绪。在故事的最后,当成年读者们正提心吊胆地暗自揣度加奈的反应时,她却用一种宽容而合理的方式缓解了父母内心的焦虑。
这又让我回忆起肉卷第一次上晚托班的情形。当我下班后急匆匆地跑到另一个陌生的教室门口四处张望时,肉卷却在小桌旁安静地摆弄着积木。
我轻声叫她。她回过头,短暂地游离之后,便迅速切换到现实中来,眉眼也不自觉地扬得老高。
我的心又不自觉地紧起来。我怕她不习惯没有同伴的生活,怕她以后抗拒上晚托班,怕她对我有所怨恨……我努力抑制住情感表达的冲动,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一心想带她逃离这份不那么愉快的陌生感。
和老师告别后,还来不及等我抚慰她的情绪,她便迫不及待地像往常一样和我天南地北起来。
她也有一肚子话等着和我说呢!
本下泉美一定是一位细腻体贴的妈妈,想必她也曾和我有过同样的焦虑和烦恼,所以,女儿出人意料的反应才会坚实地烙印在她遥远的回忆之中,并在几十年后以一种感恩的心情重新谱写出来。
但迟到这件事,终归还是发生了。孩子越是不介意,父母便越有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想用“讨好”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
于是,在《妈妈迟到了》结尾,本下泉美借由书中的母亲之口,以一种含蓄而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对女儿的歉疚。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爱的升华。
妈妈和孩子,永远是心心相映的。不管做母亲的愿不愿意,她们总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天赋,可以清晰地洞悉到孩子每时每刻的需求。
所以,面对自己的过失,我们可以近乎愚弄似地在心中挑挑拣拣,选出一个孩子期望值最高的小玩意儿,去填补她们的心灵创伤。
取悦孩子,实在太容易了。
这么说来,即便在错误和愧疚面前,大人们似乎也没多真诚。
但对于加奈来说,比蛋糕更重要的,正是妈妈那颗“懂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