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世间的一切,
都有可以诉说的故事。
即使是阳光和风,也可以听到它们的故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昨天晚上,微风吹进来,
吹过冬青树的篱栏,
似乎在对我说,我应该和你联系。”
——德江奶奶
01
《澄沙之味》是日本治愈系电影,上映于2015年。导演是素有戛纳电影节干女儿之称的日本著名导演,河濑直美。
这是一个关于铜锣烧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家名叫“铜锣之春”的街角小店。店长是有着灰暗过往,并决定重头来过,一心一意售卖铜锣烧的中年男士。
但他在店里工作只是为还债,并不喜欢吃甜食。
他本无意雇佣年长的德江(树木希林饰)为店员,因为觉得她年纪太大。但最后他被德江制作的红豆沙给惊艳到,所以开始了和德江一起工作。
德江奶奶手把手教店长做红豆沙,红豆要一颗一颗挑选,熬制的时候要用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聆听它们在水中翻滚的声音......
因为美味的红豆沙而使慕名前来购买铜锣烧的客人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然而关于德江的不好传闻也渐渐传开......
店里的生意因为老人的不好传闻受了很大影响。
店长也是受人雇佣,老人深知店长的为难,她只是在某天一如往常的下班后,告诉店长说她回家了,并对着店前的樱花树招手道别,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这一幕是我最大的泪点)。
老人后来跟店长写过信,她相信店长总有一天可以制作出表达自己想法的铜锣烧,并让店长按着自己的选择走下去。
店长也因此去了解了关于老人的故事,明白一切都只是因为外界的歧视和偏见。
老人离世后把所有制作红豆沙的工具都留给了店长。在那之后,店长会站在樱花树下售卖他的铜锣烧,带有德江奶奶的故事和他自己想法的铜锣烧。
02
社会中的偏见存在于每一个细小的发生里。对年龄的偏见、对性别的偏见,甚至是对尚未了解的事情的偏见。
电影中的德江奶奶敬畏着大自然,也会害怕时间的流逝。她在偏见里生活了一辈子,但却依然微笑地面对生活,给予着别人力量和鼓励。
作为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德江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女士(1943-2018)给了我很深的感动。她一生参演了很多的电影,也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在电影里,表达出来。
她常常出现在日本另一位国宝级导演,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里。而是枝裕和导演也曾说过,树木希林女士是他的第二个母亲。
树木希林女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在生活和工作,不过多地打扰别人,只是遵从内心。
对了,关于她的名字,树木希林的由来也是有趣极了。真是一个随性的人啊!
03
“治愈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9年末的日本。作为日本生活流电影代表的河濑直美导演和是枝裕和导演都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两人的风格不同。我觉得河濑直美导演的电影个性化强,比较直白;而是枝裕和导演相对含蓄内敛、叙事性强。
但两位导演电影里关于景色的镜头都太美太具艺术性,让人移不开眼。
我喜欢日本治愈系电影,慢慢的,没有太多跌宕起伏,却常常引人深思。故事常常用美食和风景来传达治愈力量。
他们的“物哀文化”,也就是一碗一碟、一草一木都寄托着人的情感和生命的哲学。让世间万物都有故事可诉说的“意象美”真的很治愈。
我是小森,一个喜欢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吃货。希望我们都不要带着偏见去生活。如果关于治愈系电影的讲述有治愈到你,那真的是极好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