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常听说,心态决定一切,以为就是一个鸡汤,偶尔也自己鸡汤一下,比如,喊口号,Yes I Can!我是最棒的!
然而,内心并不是真的这样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挑战,压力,往往会让自己背负更多的心理负担,例如,这都是我的错,这都是我能力不行,这都是我不擅长,这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出身不好等等,这样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
读了《活出乐观的自己》我明白,心态这回事,是一个结果;问题是,你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如何去解释和证明这件事,以及你的认知是什么,当你作出判断之后,再选择自己的应对行为,而不是一上来就给自己宣判“死刑”,说自己永远也做不好,于是心态就崩溃了。
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比空喊一句我是最棒的更有意义,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有的时候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说白了也是一种心态,然而自信是建立在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得掌控感和愉悦感,行动更加具有说服力。
悲观也不是完全没有坏处,比如,在我们遇到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发出预警,让我们更加谨慎和小心,以此来保护我们的安全。
只是,在不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用积极的语言去解释问题,从而让自己从情绪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自己的事情。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说白了,就是贴标签,一杆子把人打死,把自己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而不相信自己有机会改变。
而积极的语言去解释问题,就是要用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语言去解释问题。我们可以学习这种解释框架,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
例如,
不好的事情:我早上收到邮件,说我们给员工发的奖金计算器计算结果有误
我的自动想法:烦死了,又出错,我们开发这个工具有什么用,麻烦无情无尽!怎么办啊,又出问题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人格化)?员工会不会投诉到老板那里啊,我们这个事情会不会被取消?老板们都不希望出问题,我的这个工作简直在给领导添麻烦!更烦躁的是,会有无数胡搅蛮缠的员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去闹事,而我是负责这个项目的责任人,最后责任都在我身上!可是,这是系统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做了测试,但是这些问题防不胜防啊!
后果:非常的郁闷和不开心,压抑,上火,咳嗽,精神状态不好,无力应对更多问题,消极怠工
反驳:Stop!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想法都是真的?事实证明,很多员工对这个工具都表示满意,觉得用户体验很好!有一些问题,非常正常,这个工具是发给23000多全球各地员工,目前出现问题的就只有3-4个Case,其实精确率已经很高了,至于出现的这些问题,有1-2个是人为因素,也是因为负责开发工具的同事,本身承担多个项目,不出问题才不正常呢,而且这些问题在下次做这个项目,一定能得到规避。另外1个问题,也许真的是我们用的系统的问题,这样也让系统供应商去解决。
不是所有的员工都不通情达理,和他们解释清楚,真诚道歉,获得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我,也会去问为什么这个信息不正确,这很正常。
我虽然是这个项目负责人,但是系统开发和测试,确实不是我这边来负责。
激发:
我不应该因为出现这些小概率事件,就否定整个项目的成功,虽然没有达到满分,但是90分是做到了的,已经很优秀了。也正是因为出现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不断优化做得更好。
我的悲观也提醒我,做这种项目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但是创新就是如此,苹果手机都做到12,也没有敢保证说一点Bug都没有;特斯拉那么炫酷,质量问题不也是存在的吗?我的这个工作,只是为员工提供增值服务,即使有问题,也不是致命的,吸取经验,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总结,在一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涉及安全的问题除外),比如工作上,和家人沟通上,应该不要自动的习惯性的觉得别人有敌意,觉得是我不好,而是实事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内心积极地去解释这个事情是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那么我的关注焦点就不会在情绪上,而是在事情上,就会积极的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好处是让自己心理健康,不去攻击自己,提升免疫力,从而身体健康;积极解决问题而不陷入情绪的包袱,让我工作和沟通更加顺畅高效。
这就是别人说的,心态决定一切,心态的背后就是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讲故事,也是一种解释风格,这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后面继续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