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民国初年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淳朴自然、不悖天性的爱情故事。那一份淳朴的爱情在故事的结尾却只留下让许多读者都无法释怀的疑问。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我认为是不会回来了。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傩送去哪里了呢?按照书中的描写, 哥哥死后一个月,也就是7月份的时候,父亲答应了中寨王团总家的提亲,打算让傩送娶王团总的女儿。王团总家的嫁妆是一个崭新的碾坊,价值不菲,但傩送这时候心里还惦念着翠翠。在离开前,傩送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他喜欢翠翠,舍她不做二想,哪怕别人家的女儿嫁妆丰厚。傩送跟父亲吵了一架,就此出船下桃源去了。
傩送之所以去桃源,是因为当初兄弟俩在河岸边推心置腹的时候,哥哥天保告诉弟弟,自己派人去老船夫那里提亲,老船夫不置可否,弟弟问他 怎么想时,他回答说:“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吧,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
傩送与翠翠之间仿佛有一堵墙,那便是哥哥的死。虽然这件事不能怪罪到老船夫身上,但是如果当初老船夫明确回应了哥哥的提亲,哥哥也不会在那时负气出船了。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强人所难的假设。傩送虽然是喜欢翠翠,但他也知道这件事不可能了。
傩送是七月份走的,一直到故事最后,傩送也没有回来,这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决定不回来了,他可能是跟随着哥哥“下桃源”,一去不返了。
作为一名读者,我得承认:傩送是一条重手足情,轻爱情的汉子。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只在白塔下唱一晚的歌,便自觉傻,不愿再唱三年零六个月;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在哥哥死后不分青红皂白,将老船夫和心仪的翠翠视作“凶手”;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永远心怀愧疚,日复一日不见踪影,从翠翠身边消失。
沈从文先生以优美的文笔描了茶峒人民热情淳朴的民风。而对于这个悲剧的结局,我相信沈从文先生这么写是有他的用意的,这表现命运的不确定性和这个故事的惆怅美。如果结尾明确地说出“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或者“那个人总会回来的”,这个故事也许会是一个忧伤的爱情悲剧,或者比较曲折的喜剧。但决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值得回味值得铭记的《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