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业磨蹭
早晨起来,看到好朋友发圈抱怨: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昨晚各种非暴力不合作,今早不到6点起来赶作业,你说你图啥?!”
我们家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每次都是跟孩子生一通气,第二天自己早早地起来,一遍又一遍地看表,还是不忍心叫他起来。最后终于狠狠心叫起来了,孩子睡眼朦胧的,真是气也不是,心疼也不是。
前两天看一则新闻:11月28日晚上,一位爸爸捂着胸口到宿迁某医院就诊,称自己陪孩子写作业气的心脏疼。前一天孩子晚上孩子写作业写到半夜1点半,结果今天晚上又这样,磨磨蹭蹭,3小时写了5个字,爸爸实在受不了了,被气的进了医院。
说实在的,我们不想做个好爸妈吗?永远跟孩子和颜悦色的,你好我也好。
可是有时候看到孩子各种闹别扭,各种拖延磨叽,气就不打一处来!
02 孩子为什么拖延?
孩子为什么非要拖延呢?我们常常很不理解。
明明快点做完作业是个最优选择,可是他偏偏要拖到最后,拖到父母歇斯底里,拖到自己无路可退。何苦呢?
作为大人,我们真是100个不理解!!!
可是当你在截止日期前最后一小时交上报告,当你再一次痛恨自己的运动计划一拖再拖,当你不断地刷手机,刷电视剧,整理衣服,摆弄花草,可就是不愿意开启你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时,你又是为何呢?为什么非得把自己逼到要失信于人的境地?为什么不能早点动手?
其实,我们跟孩子一样,都在拖延着~~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行动?原因有很多!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家斯蒂尔出版了一本关于拖延症的综合评述著作,提出了四个最有可能强化拖延症的原因:
1,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缺乏自信
2,预计到过程与结果会令人讨厌
3,回报遥不可及,失去了真实感或价值感
4,难以自我约束,容易冲动或分心。
斯蒂尔最后总结说:“我们更倾向于去追求那些令人愉快的,更可能取得效果的目标……我们最容易在那些目前令人讨厌、将来回报遥不可及的事情上拖延。”
斯蒂尔的研究对象是成人,大部分是大学生,但是对于孩子,我发现也有相似的原因:
1,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孩子因为数学题不会做,作文难写不知道如何下手,英语单词老是反复记不住等等原因,倍感困难,所以就磨磨唧唧,一直拖着不做。
2,预计到过程痛苦,不愿开始
孩子一想到反复背单词背不过,老妈就发飙,老师还批评;做不对口算又要挨批了,自己也很失落,孩子就尽量避免做这些事情,越晚越好。
3,遥不可及的目标不如眼前的快乐来的真实
孩子知道,一个好成绩的幸福感需要一学期的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可是这个目标好遥远!而眼前有个好玩的游戏,有本有意思的漫画书,他能从那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快乐。这样真实的诱惑真是难以抵挡。
4,自我约束差,易分心
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没有这么强的自我约束力。看到同学送他的可塑橡皮,他想到了课堂上同桌偷偷在桌子下玩橡皮的场景,不禁偷笑起来。听到爸妈讨论明天的早饭,他又想起了他爱吃的火腿,于是又做会儿白日梦……遇到不会的,转转铅笔,玩玩橡皮更是经常的事。玩着玩着,时间就没了。
其实孩子跟大人一样,都因着这些困难,过程的痛苦,遥不可及的目标和艰难的自我约束而拖延着。
03 战胜拖延有妙招
其实,要想战胜拖延,真的很不容易!想想我们自己,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豆瓣上有个“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已经有178770 个成员了,而且真正拖延的人还远不止这些。所以拖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心态:那就是要对孩子更宽容些,允许他们有一定的拖延,帮助他们改变习惯,而不是粗暴地指责。
那怎么能够减少拖延呢?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可谓研究“拖延”领域的先驱,早在40年前他们就设立了第一个拖延症的团体治疗课程,并且一直专注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在书中他们提到了很多临床实用的方法。
比如:将反感与愉快融合,减少工作厌恶;
提升某项任务的专门技术,增加自信;
将大目标切分为几个小步骤,增加获得成就感的频率;
控制刺激物,排除干扰;
创造惯例,减少做决定的次数等等。
那应对孩子的拖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我尝试着借鉴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发现在减少孩子拖延上效果也不错。
1,提升能力,增加自信
记得儿子二年级刚开学,语文老师要求每周都要写一篇日记,这可真愁坏了儿子。他不知道写什么好!每到周六要写日记时,总是一拖再拖,“妈妈,没有什么可写的啊!”,然后转来转去就是不下手。
开始我也跟着着急,但后来我发现,他的确在这块能力不足,于是我就跟他一起来想思路。
我们开始回忆:这周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吗?有什么变化吗?换同位了可不可以写?换外教了可不可以写?家里有什么新鲜事吗?
“妈妈跟我轮滑摔了个大屁蹲,哈哈哈,妈妈,我要写这个!”“呃……好吧……”
好不容易找到了主题,又不知如何下手,在桌子前一坐15分钟没写一个字。
于是又把他拉过来,“你跟妈妈先说说吧,妈妈摔了个大屁蹲有啥好玩的呢?妈妈怎么摔的啊?为什么妈妈会摔倒,而你现在都不摔了呢?”通过跟孩子讨论,他终于慢慢理出了思路,回去半小时就写出来了。
写完后,我又跟他分析,写一篇日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选主题?选好主题后,一件事情要从哪里开始写?怎样描写能多写几句话?除了描写事情,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教给他方法,孩子对写日记就不这么恐惧了。之后再写时,他常常主动跑过来跟我说说他的思路,再下笔时就顺畅了很多。
当孩子畏难时,教给他方法,提升他的能力,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不再拖拉。
2,将反感与愉快融合
孩子一想到背单词反复背不过老妈会发飙,所以就不愿背单词。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一个“what”背了一学期才记住,真让人抓狂啊!
因为儿子上学前完全没有学过英语,所以一开始记单词,背句子对他来说的确很痛苦。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希望帮他找到兴趣,后来发现在跟他读牛津树小书的时候,他很容易记住。
为什么呢?因为牛津树分级里面的1级很简单,适合他的水平,而且简单的词反复出现,他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不觉得这么可怕。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牛津树的小书每一本都是一个好玩的小故事,贴近生活,还常常在书里藏着笑点,需要你去发现。无形间,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虽然开始学英语有痛苦,但跟愉快的活动融合起来,痛苦就在慢慢减少,随着积累的增加,反而变成一件喜欢的事情。
现在儿子已经读了170多本,我们俩也开始尝试用英语讨论书里面好玩的地方。吃饭的时候,拿英语考姥爷也成了儿子最爱干的事,常常逗的全家哈哈大笑。
3,将遥不可及的目标可视化
再说儿子学英语,最开始我跟他说:学好了英语我们就可以出国旅游啦!到时候我们都能听懂外国人说话,多酷!儿子很兴奋,可是这样的热情过两天就忘了。因为这个目标太遥远了。
后来,为了让儿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我找来一个盒子和一个计数器,告诉他,我们每读过一本英语小书,就把它放到盒子里,看看我们一学期能读多少本?
这一招马上起到了效果,“妈妈,我都读了20本了!”,“哇,厉害!”
“妈妈,我都读了70本了!”,“是啊!这么厚厚的一摞啦!哇,牛轰轰啊你!”,一学期下来,复习完,我们把这70本送给了他的好朋友,他无比自豪。
“妈妈,我都读了170本了!”“是啊,两盒子都放不开了!真是了不起啊!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有了可视化的成就感,孩子学习的热情就被持续地点燃着,学英语也变成了一件从不拖拉的事情。
4,用计时来提升专注,减少拖延
孩子拖延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所以建立时间观念很重要。
之前儿子回来写作业,写多长时间自己也不知道,后来我就跟他讨论,“今天作业语文三项,你觉得每一样大体需要多长时间?”
儿子在作业后写上了预估的时间,然后我就让他每做一样都定一个计时器,看看他预估的时间跟真正的时间到底差多少?
开始预估和实际差距很大,慢慢的,就越来越准确了。有时候作业不很多时,他会定一个总的预估时间。因为设定的是倒计时钟,所以自然有一定的紧迫感。这样做各种小动作的情况就少了很多。作业也就不会拖个没完了。
其实,孩子拖延有时候并不是他故意想拖,只不过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他可能遇到了困难,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有时候因为没有成就感而泄气,再加上自控能力和时间观念的缺失,所以容易造成拖延。
拖延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我们最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
而减少拖延则是建立另外一种习惯。
相信我们用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方法,把它们灵活变通地应用到孩子身上,也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慢慢养成少拖延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刘晔 喜欢读书,讲书,运动,关注教育,在意个人成长。在亲子沟通领域带领过数百位父母深度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