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工作差不多一年半,学工业设计,做的也是工业设计,平时工作很少抽时间系统的回顾、梳理、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这个国庆假期没回去,正好把之前的东西好好梳理一下,也希望和大家交流交流。同学没几个在做工业设计了,坚持是很孤独的,孤独是危险的,一个人视野小了之后就没有进取心,所以往后我想经常通过写作的形式敞开我自己。
15年初,大四快毕业,对于对外界的好奇,设计工作的未知和毕业的焦虑,我有了出去实习的想法。机缘巧合下来了杭州凸凹,公司一楼是产品展示厅,摆放了些量产产品和产品手板,产品的美感和展厅的氛围都不错,二楼是办公区域,复式结构,软装和硬装以竹材搭配白色为整体调性。第一印象做的挺惊艳的,觉得逼格实在是高。
来杭州后,人生地不熟,还是通过中介找了个住地儿,650的农民房,10平不到,有独卫,那时没钱,就我一个人,便宜点环境凑合就行了,要紧的是活下去,实习工资一个月才900。在我那住过一段时间的同学,如今也吐槽那段时间真是惨,丁点大的地方塞了床,柜子,书桌。当时我其实也不觉得怎么样,心态很简单,多学东西。。。
我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文创产品设计——收纳盒,竹制。带我的是顾姐,也是唯一一次,她总是很和蔼、耐心的给你讲问题,说话声音温柔,没架子、亲近。这个项目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于产品线条的美感、韵律、节奏,R角和支架形式的要求。线条与线条之间我做的太挤或太空,元素与元素间的缺少呼应,R角也乱来,没有规律。。。还有工艺和成本,竹材造型是cnc铣出来的,一些弧面、R角造型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要做到易实现,效果好需要外观和成本的妥协。 后来是一个婴儿防护栏设计修改,我半路参与,这个项目记的是晓丽姐带我的。这个产品主要在使用方式上的创新以及结构的创新,后来东西是做出来了,但没有产品感,这也是后面我持续碰到的问题。现在觉得应该是细节的处理上不够真实导致的。
之间的几个月,我陆续在公司和学校间穿梭,因为要忙毕设的事。突然想起我住的那地儿网速超烂的,登QQ经常掉线,还收20一月,气得我后来停了。然后我有时候还得去网吧赶毕设,在网吧开个ps,keyshot,真有点异类,感觉挺尴尬。
接下来一个项目和於老大做的,后来就被分到了他的组下,他对我设计方面的影响很大,算是是我入门的师傅。每次他给我们评审方案,都要求我们带笔记本,记下他提出的问题,否则出现纰漏肯定会被骂,这点我记忆犹新,估计小组的成员都吃过这苦头。挂烫机项目一个是我转正后第一个项目,在项目初期设计师们会一起讨论产品使用问题,用户痛点等等,那时自己还是比较腼腆吧,对这种事儿的参与度不是那么高,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我对生活的体验感知的太少,没用过什么电器,没干过家务,所以自然说不上什么。包括在之后做蒸汽地拖的设计,我把地拖带回家用,结果使用方式都搞错了,结果还被嘲笑一番。好的设计师都是热爱生活的,没有生活经历的人是做不好设计的,所以尽量别加班,做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家通过讨论、市场调查,了解产品的问题、用户痛点,明确产品需求,定了几个大的方向后,我们开始了草图绘制。在草图阶段应该是我们最爽的几天,比较轻松的状态,画画图,喝喝咖啡。那时我的图还是挺烂的,不是说表现效果,而是设计能力,所以基本上没有被选中。有些是纯粹的为了造型,显得不痛不痒,有些概念则显得小气而刻意为之。我们这代人都被苹果、无印良品的设计影响,追求所谓的极限、纯粹,其实我们这么做的同时局限了我们的造型能力,甚至逃避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品牌,优秀制造工艺的公司是难以驾驭极简的,现代设计的趋势确实在往这方面走,不过我们大可不必追求apple,B&O,Braun那种极致,sony,philips的简约理性设计更值得我们学习。果不其然,我刚开始画的图始终逃脱不了没有设计感,无细节,普通,太概念的入门设计师的通病。。。没有什么说法和卖点,如超薄,突出A面,简洁,有层次有条理,功能需求,立体感等等。总监告诉我要多看图,看好图,说出为什么好看,而且要定期收集整理,以此不断提高自己审美,锤子的朱萧木在他的视频里也这么说过。通过公司几次的项目,我也开始意识到做造型要有依据,是为功能,成本还是审美等等,审美上能说服自己,设计上说服客户,故事性上说服消费者。设计确实是件理性的事,每条线,每个细节,处理工艺都有他存在的依据和价值。说到审美,这点也是被嘲笑过的,有些时候在草图中我们的比例不能很好的把控,往往一些产品被我画的端矮,长壮,厚,笨重却熟视无睹。还是那句话,多看多看,多体验生活,了解常识。
在做产品pi梳理这个项目时,是我感觉智商不够用的一段时间,因为这个项目很大,牵涉到的产品品类庞大,而且反复修改,所以若不做笔记经常梳理,特别容易混乱。这点是我特别佩服我总监的,他同时掌控多个项目,但他总是可以在多个项目间来回穿梭,在讨论项目是对于项目的细节和看法比我们设计师都清晰和多,我觉得这和经验有关,毕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但更重的应该是他有一理性套的工作习惯,如笔记,计划安排,多工作并行处理方法等等。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他都会帮我们指出,并给出意见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渲染的设置、p图的技巧等等)跟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有强迫症,他确实是个对细节追求一丝不苟的人, 线条的质量,图片质量,和公司文化有关吧,视作品为声誉,他曾经说过凸凹是讲设计的,所以他留下来了。。。
后来又做了除螨仪,蒸汽地拖等等项目。对于线条的认识我在这段时间渐渐体会,开始时,不经意间会画一些非几何线,结果就是出现一些不顺,生物型的面,那时也不以为然。如果被总监看到了当然会被骂,平时看同事画的线以及多看产品后也慢慢开窍了。在保证需求情况下线要精简,用几何曲线画,曲率光顺饱满,这样符合工业产品的美感,一根转折多的长线条,用多根几何线,避免生物样的,乱爬的,扭曲的线条。慢慢的,画的线条的质量确实也好了起来。
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最陌生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材料特性,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的加工工艺,产品的加工组装、模具等方面的知识。在平时工作中我们都是随着工作不断接触这块,慢慢积累的,多向老设计师和工程师讨教可以学到不少这块的东西。我平时有收集这块的习惯,通过微信平台,书本,论坛等等,希望有空将我这段时间的资料整理起来,把自己这块知识理顺,就不展开了。
社会上无论在哪家公司混都是重视结果的。一方面解读为,不管你平时工作多么努力,加班多勤快,和谁关系多好,但到了交东西的时候,客户和总监都是看结果的,ok你就是过了,不满意前面的一切都白搭。公司不养闲人,人人都要出业绩就这道理;另一方面可解读为,不要如果时间不够,或者技术原因你搞不定了就可以随便交稿,因为到时候不满意还是会打回来再改,而且对你的看法会降低,所以一定要做好时间和技术难度的评估,宁可拖时间也要交一份满意的成果。做事要用脑子,有时候项目急了,结果不动脑子蛮干一晚上,结果还是不行,不如花点时间把问题和解决方法想清楚了事半功倍。
总结:
1、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做好设计,尽量别加班,下班时间是自己的。
2、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勤记笔记,对于困难问题多总结反思。用脑做事比用手做事效率高N倍。
3、提高自己审美。多看图,看好图,可定期收集整理。
4、对自己要有要求,设计师靠图说话,作品代表你。
5、在产品工艺,加工制造方面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