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路过广场,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娃。小娃还不太会走,已经会用小手戳着手机的液晶屏打游戏了。这个小娃使用手机的年龄,比我提前了30多年,她用的智能手机比我第一款手机摩托罗拉T191实在好很多。再看看周围其他们人,不少人也在低头玩手机。出来看风景却在不停刷手机,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刷手机而已,还不如在家里刷舒服。
久不乘地铁,今天乘地铁的时候,发现地铁上很多人也在刷手机。更有年轻人带着耳机听手机。其实公交车也好,地铁上也好,噪音都比较大,听耳机就要放大音量,很毁耳朵。但是很多年轻人不以为然,觉得他耳机质量好,不会损伤耳朵,耳机再好,别忘了你的鼓膜和听觉神经可是脆弱的。
想起十多年前乘地铁,很多人都在看报纸。当时地铁站内和站外入口,有卖杂志和报纸的,我还曾经买过很多《读者》和《青年文摘》。现在手机也能看书了,地铁站的报刊亭不知啥时消失在地铁匆匆的人流中,于是心生无限感慨。突然有点怀念地铁上看书的经历!
手机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打游戏,聊天,拍照,追剧……最重要的,手机就是个能打电话的钱包,出门不带现金是很多人的常态,刷手机支付方便快捷不需找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手机功能越多,我们使用手机的次数就越多,我们的时间被手机占用的就越多。好像每个使用手机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没有手机在身边就魂不守舍,抓耳挠腮。其实假如你不是老总或者很重要的人物,或者不是业务非常繁忙,你错过的电话和信息都没啥重要的。真要有急事找你,即使你没带手机也能联系到你,毕竟网络年代,找一个有名有姓有固定住址和单位的人,可太方便了。反倒是,因为沉迷于手机而玩忽职守酿成的各种事故和惨例,却屡见不鲜。警钟虽长鸣,但照样有人以身试法。手机其实是把双刃剑啊!
我是一个对新鲜事物都适应很慢的人。当有人使用QQ的时候,我刚刚用上电子邮箱。当有人开始用起微信的时候,我QQ刚用得比较顺手。我记得有个人很炫地对我说,微信我早就用了,咱们这些人里我最早用的,现在用Q的都太low了。这话我听了居然一点都不生气,土豪嘛,总要领先别人一步才能找到存在感,而我恰恰不需要这样的存在感。我用Q也不过是工作上传送一些文件,发个通知,回复一些工作的事而已。最初不用微信,就是为了手机里不要有太多的东西,不用微信也不会断了联系。后来还是用上了微信,因为和手机号绑定,总会接到推荐朋友的消息。加的人多了之后,发现:很多人不过就是个名字躺在你的通讯录里,一年半载也说不上一句话。我还被拉进了很多的群,每天群里的语音一串一串的,刚开始还听听,后来发现实在浪费时间,所以退了很多群,世界顿时清净了不少。
一开始,我也喜欢发朋友圈,有时一天一篇,甚至多篇,自己发或转发各种帖子,也很关心点赞的数量,也时不长地去给他人点赞。有一天,我无意中翻看朋友的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她发的帖子有的打不开了。我就开始整理自己朋友圈的帖子,发现有的也打不开了,还有的帖子也不喜欢了,我的强迫症不允许它们这样存在,统统删除,只留下几篇最喜欢的。整理之后的结果非常满意。我的空间一览到底,这几年使用微信空间的足迹一目了然。整理了空间,我又整理了收藏夹,把打不开的链接全部删除,接着又整理了“微信公众号”。这下子感觉手机都轻了不少。我也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快哉,乐也!
经历了这样的减负之后,我开始反思手机的问题。为了摆脱手机控,我试图关闭了朋友圈更新的提醒,把手机静音,删掉一些不必要的App,看到一些帖子选择看而不转发。其实百分之90的帖子你看过一遍就不会再看了,何况每天更新那么多,哪看的过来呢。网上的好多消息和你都没关系,有好多事你也管不到。所以,你看不看都不影响世界,但你看多了,就会占用你的时间,影响到你的生活。
喜欢那些放下手机,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比如阅读,画画,练字……每当这样的人发朋友圈我都忍不住真心的赞一声。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陈道明不拍戏的时候,喜欢宅在家里,和夫人杜宪享受安静的时光。陈道明给妻子手工做皮包,两个人坐在那里,一个做,一个看,即使不说话,那场景想想都爱意满满。陈道明弹得一手好钢琴,这样有才情的男人,也不需要刷手机来消磨时间吧。
有人说玩手机就是我最喜欢的事,但是我要告诉你,手机玩久了,人真的会很空虚。我们可以算一下:假如你每天看手机30分钟,把这个时间留给锻炼,你就会多了半小时的锻炼时间,与健康而言,你的长寿指数提高了;这个时间用来学习,你就多了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日积月累,结果可能让你非常吃惊;这个时间用来学做一道菜,一个星期之后你能做出一桌大餐来。
翻开朋友圈,你会发现你的圈友发朋友圈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从朋友圈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ta的情趣爱好。但你也会发现一个人发朋友圈的习惯和ta的思想意识形态变化。但是,你要知道真正了解一个人,靠手机交流还是不靠谱的。还需要走近接触才能全面认识一个人。
信息时代,人人离不开手机这些电子产品,但怎么用,全在自己。使用手机时,除了一个灵活的食指,你还需要自备时钟提醒自己使用的时长和频率。凡事得有度,有节制,方能长久!
时常放下手机,生活中还有比打游戏,手机聊天更有趣的生活。当然,你用手机工作那是另一回事。
顺便问一下,你有多久,没整理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