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天下最普通的一对母女,我们是彼此成长道路上的伙伴,我们也是见面很少,但是最懂对方的人。
笔者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和许多人一样,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个货真价实的留守儿童。
从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就不在身边,所以后来也就习惯了,每当看到那些因为过完年父母又要离开因而哭的同龄人时,我就常想,爸爸妈妈而已,他们只是来了十几天又走了而已,有什么好哭的。
我一次意识到她是我的母亲,我需要好好保护她的时候,我12岁。
或许没有人相信一个95后的母亲会不认识字,会没有上过学,可是,是真的,我的母亲她没有上过学。
12岁暑假的时候,为了帮小我五岁的弟弟去掉眼睛旁的红色胎记,我的父亲向别人借了一辆车带着我们和小舅爹(奶奶最小的弟弟)去了上海华山医院。
那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开车去华山医院,中途迷了路,又总是找不到正确的位置,父亲急了,一直抱怨这边的车太多了,找不到路。
眼看都到了浦西了,就是找不到华山医院到哪里,小舅爹虽然是长辈但也束手无策,妈妈这个时候看了地图,说了一个方位,因为时间太长我也不记得了她的原话是什么,但我知道她那个时候是善意的想去帮忙,可是小舅爹说了一句我一辈子也不会忘得话。
他说:“作为一个妇女,不要在这个时候啥笔画,什么都不懂还装懂!”
他当时趾高气扬的模样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刻,我的心里受到了猛烈的暴击,不假思索的重重地回了一句:“你说话给我注意点。”
天知道那个时候我怎么有勇气对自己的长辈,对父母的长辈说出那样的话,也许是因为我没有教养,也许是我在乡下养成的坏脾气,可是我知道我没有错。
我不知道爸妈听到他说的那些话时心里怎么想,可是那一刻我真的很生气,我也很讶异他会说出这种话来。
他是我的小舅爹,是我奶奶最小的弟弟。我的奶奶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大,所以她在那最煎熬的年代里吃尽了苦头,她也为了家庭没有读过书,而他是一个读过书的人,接受过教育的人。
父亲批评了我,说我不该顶撞长辈,我没有理他,也没有道歉,换做现在的我也不会道歉,该道歉的不是我。
他的偏见,他难听的话语,让我不止一次的想到了奶奶和妈妈,这个世界为什么永远都是女人在让男人,为什么在我母亲奶奶的家庭里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里困难女孩子不能读书,而男孩子可以?
那一刻我为母亲抱不平,为奶奶抱不平,而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没有错。
我那很少表达自己感受的妈妈告诉我,她感谢我,她说她听到我说的话时她是哭了的。
那个时候是我们第一次亲近的时候。
或许你们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对母亲的认识始于12岁。
而我和母亲的成长就在这往后的近十年里。
我们的家庭很特殊,特殊的在于我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亲戚朋友的工作。
他们的妻子都是不工作的,一家的经济来源都在男人那里,读过书的,漂亮的,管的住男人的女人还能理所当然的拿着男人钱生活,我的母亲也可以这样。
可是无论家务有多繁忙,她都坚持工作,哪怕她学历不高,可是她肯吃苦,又勤快,哪怕一个月只拿着两千块钱的工资她也觉得高兴,她也乐意。
我们一年下来见面的机会依旧很少,可是我们会保持一周一次电话,聊的不多,只聊聊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情,很久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亲情,无论多久没见,无论相隔多远,我们永远不会陌生和尴尬。
我的家境并不宽裕,我有三个弟弟,所以当我中考失利的时候,所有来访的长辈都劝我不要念了,作为长姐要懂得为家里分担。
可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我就要放弃自己读书的机会?
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子,所以要学会分担大人的压力,凭什么?
我又要走上与奶奶,母亲一样的路?
我不。
我选了一所传承悠久的中专师范学校,他们提供了考本的机会,第一年我顶着所有的压力,一个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能不回家就不回家,那个时候家就是梦魇,很可怕。
我一度以为自己抑郁了,自己会成为一个有问题的人,索性她支持了我,不断给我鼓励给我安慰,后来父亲支持了我,后来奶奶支持了我,后来重男轻女的爷爷会过问我的学业了。
原来坚持是有用的,原来阴雨天总会过去,晴朗的天气一定会来的。
原来这就是母亲。
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对你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原来这个世界上的母亲不是生来就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原来是在这一通通电话里,一次次无意的关注里,我们才成为了最懂的对方的人。
原来我们都还小,这个世界这么大,无论我们是母亲,是孩子,前方的路都是不定的,我们永远都要一步步走向未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我和我的母亲一起成长。
她收到的时候很高兴,却还是说不用花这个钱的,多买些自己爱吃的东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