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上映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我一直拖到今天才看,虽然豆瓣上的评分只有5.3分,吐槽电影的一堆,各种谩骂声连篇,给它定义的就是个垃圾篇。但这并不妨碍我去看它的热情,仅仅只是因为悟空,这只猴子。
悟空传里讲的悟空,它还不是齐天大圣,不是和唐僧去西天取经被束缚的猴子,而是一只大闹天庭前,不被管束,桀骜不驯的顽劣猴子的故事。
看了这部影片,确实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故事内容错乱,一开场就莫名的打打打,天上打完又到地上打打打,又莫名其妙的和杨戬,天蓬联手打怪了。情感线也是蜻蜓点水,杨戬要为阿紫种下一片花海,阿紫要和悟空去看最美的晚霞,天蓬念念不忘星河里的那片天空,每一个感情线,都可以垄长的是一部电影,导演却只是穿插个别镜头,容缩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显得很急,故事没讲清楚,就开打,女主就牺牲了。
所以,我就不过多的去评论这部电影是怎么样,只想说说这个猴子,悟空。
这部电影的最后,打在屏幕上的几句话来形容孙悟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煮佛,都烟消云散。
你看,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我不服!不服天,不服地,不服这世道,天要挡我,我就灭天,地要挡我,我就灭地,桀骜不驯,狂妄不羁,就算是天地,又能耐我何?
这是西游记小说中,最真实的孙悟空,也是悟空传中真实的孙悟空,他狂妄,他自大,他要与天地齐平,与这不堪的世道相反抗。就算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也会道一句: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西游记中悟空的人物形象,则是一个解放天性,独立自由,个性张扬,敢于反抗一切腐败的权威,任性而为又不失英雄主义的一个角色。
西游记创作于明朝后期,明朝开始走向衰败,皇帝的昏庸,再加上锦衣卫,东厂的严厉酷刑,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的度日。在电影绣春刀2中,导演刻意的放大了对这方面的特写,一不小心的一句话,亲朋好友间的谈笑,文人墨客的笔墨纸砚,稍不留神,就被定义为乱党,手段极其残忍,只一身官袍加身,便能让人闻风丧胆,后退三尺。
作为西游记的原创作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是深深的了解民之艰苦,但他又是幸运的,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时候,一场人文运动,思想解放的高潮,孙悟空这样的一个人物也便应运而生。
悟空传与西游记中不同的是。西游记中悟空的形象,仅仅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不畏权贵,敢于反抗压迫的猴子。小说中写到的是:补天奇石孕育而生,混世四猴之一灵石石猴,在花果山带领众猴跃过水帘洞后被立为猴王。后来因为受到其他妖怪的欺负,老猴子的去世,才跋山涉水去拜师学艺。说白了,他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本无欲无求,只想自由自在的在花果山,过着他自由般的生活,睡睡懒觉,和猴子猴孙们玩闹玩闹,可偏偏有人不想让他过好日子,偏偏不让他自由自在,这不,就发怒了,猴子发怒起来可是很厉害的,老子干嘛要你上天管?老子在家玩的好好的,碍你屁事了,要来杀我猴子猴孙,你敢欺负我,我就敢要你好看。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刚开始是个很单纯的。就好比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只想守着一方寸土,与家里子孙,好好的过完这一生,仅此而已啊!我在家的几个玩闹,就威胁到你皇家政权了?可是,老百姓是老百姓啊!他们只能逆来顺受,无法和政治权威相抵抗。但是孙悟空这么个形象,跃然纸上,可畏是大快人心啊!正所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这部小说的兴起,明朝也走到了尽头。
而悟空传里的悟空,显然不是那么的潇洒自在,他依旧任性,依旧狂妄,但这部小说里,赋予了他情,使悟空这个人物有感情,不光是对这世道的感情,还增添了男女之情,这就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的丰富了。
他不但敢于反抗权威,挑战天庭的体制,而且向往美好,哪怕不断的受到压迫,又怎样,天要挡我,我就灭天,地要挡我,我要埋地,夺我不死心,我依旧心不死,势要打造一个有美好晚霞的花果山。
这里的花果山可以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说我们心中的一个梦想。象征着一个我们努力去追求的希望。哪怕要浴火重生,也要去努力,去奋斗!
也许本就是悟空这样的一个人物,只为了求一个心性的解放,终是觉得单调吧!以致于后来的许多关于西游或者是悟空的改编,增加了个人的情感。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等着齐天大圣踏着七彩霞云去娶她,把悟空的内心戏无限放大,不管是人,还是只是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只要在这世间,便是有情有爱的。就连一心向佛的唐三藏,西游记里有女儿国的女儿情,西游降魔篇里的段小姐,再加上西游伏妖篇里,对段小姐念念不忘等,去用情感来阐述人,不管是和尚,还是石头?是妖?是魔?都是有感情的。
悟空,始终是一个惹人争议的。这几年,以西游记为始,不管是导演还是编剧,西游现象已成为一种情怀。王晶的情癫大圣,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月光宝盒,西游降魔,西游伏妖,再到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女儿国,戏剧,动画片,影视,各种视觉,各种改编都层出不穷。有讲唐三藏,有讲猪八戒的,唯有这悟空,在众人眼里,他还是一只桀骜不驯的猴子,一个敢爱敢恨,敢闯敢做的猴子。
当初,菩提老祖,给他取名悟空时,意为觉悟之意,“空”是佛学当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心经》中说“五蕴皆空”。解空,即为正确理解“空”,亦即“悟”空。师父是解空,徒儿当然也要“悟空”,否则何以显示师徒一脉相承之意? 另,“须菩提”梵语意为“空生”或“善现”,《西游记》中作者将其分为“须”、“菩提”二词,意为“必须彻悟大道”。
只可惜,悟空终不空啊!再压五百年,也还是那个会说:灭我何用,不减狂骄!的悟空!
这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中,齐天大圣站在城楼下,看到那个和紫霞仙子相似的人,变身化作对面的至尊宝,亲吻她!然后,扛起金箍棒,一脸的决绝与从容,朝向西天去!经历挫败与爱恨情仇,依然不悔,潇洒离去!
——by依然
20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