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诎,道固委蛇。叔孙通,像水一样做事做人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他因熟悉文献经典而被召用,在博士队中等待诏命。项梁在楚地起兵时,他追随项梁;项梁兵败定陶,他又追随楚怀王;怀王被尊为义帝,迁居长沙,他则留下侍奉项羽。汉王带领五路诸侯攻入彭城,叔孙通又投降了刘邦。此后无论胜败,他一直追随汉王。

有人说他谄媚,有人说他昧良心,他皆一笑置之,视之若浮云,依旧我行我素。由于他情商高,知进退,因而做事总是得心应手,左右逢缘,官运一路亨通,汉高祖甚至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单独来教育他的儿子。

后世有个人叫吕布,也像叔孙通一样不断地换主人。他先是被并州刺史丁原收为义子,后来因利欲熏心杀害了丁原,改认董卓为义父,后又贪恋貂蝉美貌把董卓杀死,所以被人们鄙视并唾弃,称之为“三姓家奴”。

其实,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本没有错。一个有才能的人跟着一个昏庸的主人,本事再大也只能是明珠暗投,一辈子都不会有多大成就。

所以,明主求贤若渴,而贤人其实也希望得遇明主,能一展胸中才华和抱负。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可违背本心,不能用龌龊的手段,踩着别人的尸体和鲜血上位。叔孙通数易其主,却没有吕布那样的坏名声,就是深得其中要义。


陈胜在山东起事后,秦二世召来博士和儒生们问:“楚地戍卒攻破蕲县进入陈县,你怎么看?”诸儒皆回答:“作乱就是造反,请陛下马上发兵去讨伐。”二世听了马上变了脸色,就要发怒。

叔孙通见势不妙,上前一步说:“这些儒生说的都不对。如今天下统一,四海合为一家,郡县城墙都已摧毁,各地兵器都已收缴销熔,这是向天下表明不再用兵。况且现今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详尽的法令,足以使得四方归附,人人谨守本分,哪里有人敢造反!那些只不过是一些鼠窃狗偷的匪贼罢了,何足挂齿。当地的郡守、都尉已经把他们抓获治罪了,没什么可担忧的!”

二世听了龙颜大悦。又一个个地把儒生们问了个遍,有的说有人造反,有的说是匪贼滋事。二世命令御史把说造反的儒生送到司法官吏那边去查办治罪,把说匪贼滋事的无罪放回。唯独赐给叔孙通帛二十匹,衣服一套,并正式任命他为博士。叔孙通回到住处后,打起包裹当即逃之夭夭。

儒生们责备叔孙通说:“先生讲的话怎么这样谄媚啊?”叔孙通:“诸位不知道啊,我几乎未能逃出虎口!”

人的祸患往往就是在片言只语之间产生的,所谓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后世明成祖朱棣篡位,让方孝孺为他拟写即位诏书。方孝孺不愿意并说:“你就是杀了我也不写。”朱棣威胁他说:“你就不怕株连九族吗?”方说:“就是诛我十族又有何妨!”朱棣于是不仅杀了他的亲属,还真的诛杀了他的第十族——他的门生和朋友,被杀者共计八百七十三人。

方孝孺的的高风亮节和坚毅不屈固然令人起敬,鲁迅誉之为“台州式的硬气”。然而那些受牵连的无辜的人招谁惹谁了,他们又没有反对朱棣做皇帝,这其中的怨屈向谁说去。所以,徒呈口舌之快,看似酣畅淋漓,实则害人不浅。

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柄,“王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飘杵”。面对蛮不讲理的君主,硬杠是没有一点好处的,颈项哪能硬得过钢刀!

秦二世显然不是个明君,无端触他的霉头那简直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听以,合理的规避不必要的灾难,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韩信不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吗?。

天地间并不是所有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叔孙通如果不是留下有用之身去建功立业,我们还能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上看到他的身影吗?那些被秦二世送到司法处查办的儒生如今在哪儿呢?

汉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称帝。叔孙通奉命制定有关礼仪、名号等方面的制度。

刘邦全部废除了秦朝烦琐严苛的礼法制度,改为简易可行的。于是,群臣在朝堂上饮酒,为功大功小而争吵,有的喝醉了就大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敲击柱子。高帝对这种状况很是头疼。

叔孙通看到皇上己越来越厌恶这种无礼的举动了,就用话去打动高帝:“儒生们虽然不能与他们一起图进取,却可以与他们一起保守住既得的成就。我请求陛下把鲁地的儒生召来,和我的弟子们共同制定朝会的礼仪。”

高帝说:“这恐怕很困难吧?”叔孙通道:“五帝、三王的礼乐制度各自不同。所谓礼,是需要随着世事人情的变化而予以减省或添饰的。我希望能多采纳古代的礼法和秦朝的礼仪制度,把它们综合起来,制定新的朝会礼仪。”高帝说:“可以试办一下,但新的礼仪要明白易懂,必须事先考虑好是我能办得到的,然后再制定。”

于是叔孙通担任使者去征召鲁地的儒生。有两个儒生不愿跟他去长安,并说:“您所侍奉的主子都快有十个了,您都是靠当面奉承,说些谄媚的话而成为亲信,得到尊贵的地位。现今天下刚刚平定,在战乱中丧生的人还没有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有恢复,又想制定礼乐制度了。制定礼乐制度这件事,必须施行仁政、积德百年以后才能办理。您的所作所为同古代的圣贤不相符。您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听了笑笑说:“真是见识浅陋的书呆子,不懂得顺应时代的变化。”

当初,陈涉为人佣耕时说:“苟富贵,毋相忘。”等到他称王以后,那些苦哈哈的兄弟来真的来找他了。他们肆无忌惮地操着楚地方言大谈陈王过去的糗事。陈涉一怒之下,就斩了这位客人。结果其余的旧友顿作鸟兽散。

人大都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同享乐。地位不同了,上下尊卑的界限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刘邦在战乱期间也曾和部下说要“共天下”,但真正做上了龙椅,就再也不提这茬了。甚至看到朝堂上闹成了一锅粥,油然而生厌恶之心。叔孙通顺应他的心意提出制定朝会礼仪的建议,也就被他顺理成章地采纳了。

有不开化的腐儒说,非得施行仁政百年才能制定礼乐制度,这就有点墨守成规了。周公当年制订周礼时也并无多少成法可供遵循,摸着石头过河,不也磕磕碰碰地把礼仪制定出来了。这世上本来没有路,只不过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况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仪。周礼纷繁复杂,一个人穷其一生钻研也不敢能说精通,这样的繁文缛节怎么能适应动荡不安的西汉初年,又怎么能入得了草莽出身的刘邦的法眼呢?所以叔孙通称其为“鄙儒”、“不知时变”,真是恰如其分。


叔孙通同所征召的三十个儒生来到长安,会同刘邦派来的学习礼仪的近侍及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划出区域,设置出表示尊卑次序的标记,开始练习朝会的礼仪。一个月以后,叔孙通对刘邦说:“皇上您可以试看一下。”刘邦看了演习说:“唔,这是我办得到的。”于是便下令群臣都学习这种礼仪,准备到岁首十月举行大朝会。

汉七年,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于岁首十月在此朝会,向高帝贺岁。天刚亮,掌管掌管赞引之事的谒者按尊卑次序引导群臣进入殿门,门内庭院中排列着车、骑、步各兵种的士兵担任警卫,亮出兵器,张开旗帜。殿上传声下来:“快步走!”殿下郎中们便在台阶两边排成两行,每边有几百人。功臣、诸侯、将军、军吏等依尊卑位次排列在西边,面向东;文官从丞相以下都排到在东边,面向西。大行安排了九种等级的接待引导人员,依次传令。

这时皇帝的坐辇从房中出来,侍从百官手持旗帜,互相传呼:“警戒!”赞礼官员引导诸侯王以下直至六百石级的官吏依次上前向皇帝祝贺。在这种场合下,从诸侯王以下,所有官员无不震惊恐惧严肃恭敬。

礼毕,又赐饮依官法酿造的酒,群臣都低头伏地,依次向皇帝敬酒祝寿。斟酒九次以后,谒者宣布“酒宴结束”。其间御史负责执法纠察,发现有违反礼仪规定的当即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敢喧哗失礼。

高帝感叹道:“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荣。”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赐给他五百斤金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臣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大呼小叫,是因为没有规则限制他们放肆。待到朝堂上布满了警卫,斧钺林立,违反礼仪的立即就被拖出去处罚,这时还有谁敢放浪形骸呢!只有立下了规矩,一切行为都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君臣才能各安其分。

当初,皇帝和大臣在朝堂上胡天胡地之时,并没有感受到君臣之间分明的等级制度。待到自己端坐龙椅,而众臣却战战兢兢地俯伏在地的时候,那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不禁油然而生。

尊荣都是培养出来的,一旦拥有这种让人心醉的尊荣,就如少男少女初试云雨情,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叔孙通挠到了皇帝的痒处,并把皇帝扶上了神坛,皇帝自然就会龙颜大悦,得到丰厚的赏赐也是必然的了。

当初,叔孙通降汉,追随他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然而他从来不在汉王面前推荐进用自己的弟子,反而专门推荐那些旧时的盗匪、壮士。

弟子们私下里埋怨叔孙通:“侍奉先生好几年,而且跟着他一起降汉,现在先生不向汉王引荐我们,却专门推荐那些凶恶奸滑之徒,这是为什么?”这些语传到了叔孙通耳朵里,他就对弟子们说:“汉王如今正亲自冒着飞箭投石与对手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难道能上战场去搏斗吗?所以我先推荐那些能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人。你们且耐心等着,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大朝会以后,刘邦对宫廷礼仪很是满意。叔孙通乘机进言:“我那些儒生弟子已跟随我很久了,而且和我一起制定了这些礼仪,希望陛下能赏赐给他们一些官职。”高帝就把他们全部任命为郎官。叔孙通把自己得到的五百斤金子全部分赐给那些儒生。儒生们都高兴地说:“叔孙通真是个圣人啊,他懂得什么是当世最重要的事务。”

荐贤举能也是讲究艺术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门学问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适合”。一要推荐适合的人去从事适合的岗位;二是要把握住适合的时机。

当年赵高为了陷害丞相李斯,故意让李斯在秦二世饮宴作乐的时候来汇报工作。两三次一来,二世就不乐意了:我有大把时间的时候你不来觐见,非要在我玩得开心的时候来煞风景,你是不是看我年纪小瞧不起我啊!二世一不高兴,问题就很严重,李斯从此遭到冷落,空有丞相之名,再无丞相之权。

叔孙通就深谙荐贤举能的要诀。在汉王与项羽争雄时就推荐那望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士;等到平定天下,需要规范朝堂制定礼仪时,就推荐他的儒生弟子,使得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特别高妙的是,他在大朝会取得圆满成功,刘邦正心花怒放之际,不动声色地提出了推荐要求,皇帝自然是不打一点背口,从善如流。所以众弟子们皆叹服,称之为“圣人”。


汉九年,刘邦改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十年,刘邦因宠爱戚姬,便想改立戚姬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为太子。

叔孙通劝谏高帝说:“从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的缘故,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结果晋国内乱几十年不止,被天下人所讥笑。秦始皇因为不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结果赵高能假传诏命立胡亥为君,结果造成宗庙绝祀,国家灭亡,这是陛下亲眼看见的。现今太子为人仁慈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共过患难,难道可以背弃不顾吗?陛下如果一定要废掉嫡子改立少子,请您先杀了我,让我颈中的血流在此地。”

高帝说:“您别讲了,我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天下震动,怎么能拿天下大事开玩笑呢!”高帝说:“好,我听从您的意见。”后来刘邦备酒宴饮,看到留侯张良设法招来的隐士商山四皓跟随太子一起来谒见,认为羽翼已成,大势已去,于是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要想成为朝堂上的长青树,除了要有学问,有本事,受皇帝赏识,和大臣们搞好关系,还要给自己找一个稳固的靠山。

废嫡立庶存在一定的风险人所共知。要想找出它的危害性可以找出一长串。但立嫡就一定正确么?也未必。嫡长子即位乱国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废嫡立庶者古已有之,即便是汉朝也不乏其人,横空出世的汉武帝刘彻不就是废嫡立庶的产物么!

正确的做法是:立贤不立恶,立能不立庸。就像后世的用人方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尧舜的禅让制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倒没见太子刘盈比刘如意高明在哪里。

为何叔孙通竭力鼓吹正统的世袭制,甚至不惜以颈血溅地呢?固然是为了汉家的皇权自然交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但也未必没有为自己找靠山打算的心理。毕竟自已曾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即位后至少要高看自己一眼。虽然后世汉景帝为平息七国之乱,不惜抛出自已的老师晁错做替罪羊,但这毕竟是少数罢了。大多数时候皇帝还是照顾大面子的。


刘邦去世,孝惠帝即位,叔孙通又调任太常官职,他制定了宗庙的礼仪法规。此后又陆陆续续地制定了汉朝诸多礼仪制度,这些都是叔孙通任太常时论定著录下来的。

孝惠帝要到东边的长乐宫去朝拜吕太后,还经常有小的谒见,每次出行都要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很是烦扰别人,于是他就命人修了一座天桥,正好建在未央宫武库的南面。

叔孙通向孝惠帝报告请示工作时,趁机请求秘密谈话说:“陛下怎么能擅自把天桥修建在每月从高寝送衣冠出游到高庙的通道上面呢?高庙是汉朝始祖的所在,怎么能让后代子孙登到宗庙通道的上面行走呢?”

孝惠帝听了大为惊恐,说:“赶快毁掉他。”叔孙通说:“做君主的不能有错误的举动。现在天桥已经建成,百姓全知道这件事。如果又要毁掉这座天桥,那就是显露出您有错误的举动。希望陛下在渭水的北面另立一座原样的祠庙,把高帝衣冠在每月出游时送到那里,同时更要增多、增广宗庙,这是大孝的根本措施啊!”皇帝于是下诏令让有关官吏另建一祠庙。这座祠庙的建立,就是由于天桥的缘故。

孝惠帝曾在春天到离宫出游,叔孙通便建议说:“古时候有春天向宗庙进献樱桃果的仪礼。现在正是樱桃成熟后季节,希望陛下出游时,顺便采些樱桃进献给宗庙。”惠帝从谏如流。以后进献各种果品的仪礼就是由此兴盛起来的。

人有脸,树有皮。是人都是要面子的,无论贵贱。过去,苏北农村是很讲究古风的,吃酒席时由于座次安排不当,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直接掀翻了酒桌,行为恶劣之至,为的就是争个面子。

皇帝当然是更要面子。济济一堂的朝堂上,众目睽睽之下,犯言直谏,让皇帝下不了台,能咽下这口气的,大约只有唐太宗了。大多数敢呛皇帝毛的大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叔孙通的秘密进谏就显得尤为可贵,既指出问题所在,又照顾了皇帝的面子。

生活或者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向领导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以显示自己目光敏锐与众不同。然而把难题抛给领导以后,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领导一个人在暗暗发愁。

这样的人其实算不上人才,真正能称得上人才的是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几种解决的方案。不要让领导做填充题,而是要让领导做选择题。这是官场和职场取得领导赏识的不二法门。

叔孙通的高明之处是不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能拓展延伸,不断提升皇帝“大孝”的美名。至于向宗庙进献果品以寄托哀,一直延续到后世乃至今天,真正算得上是“经典永流传”了。

为人处事,应如太极。过刚则折,过柔则弱;刚柔相济,是谓圆通。

圆通不是圆滑。圆滑是遇事就推诿逃避,缺乏担当,打滚不沾泥。圆通则是洞明世事的大彻大悟,遇事该退让便退让,该进步便进步,在曲折中成长,螺旋式上升,直至达到最终目标。

圆通还要学会取舍,只取不舍,就会像寓言中的“蝜蝂”,不断地持取,只至把自已活活地压死。众所周知,刘邦出身于下层小吏,不大喜欢儒生的酸文假醋。有人穿了儒服去见他,他甚至能拿下人的儒冠,往里撒一泡尿。

叔孙通见刘邦不喜欢他穿儒服,便果断地换了装,并且换成刘邦所在的楚地的服饰,刘邦果然大为高兴。舍得有时候就是一种交易,放弃一些无关痛痒的小节,却赢得了皇帝的喜爱和赏识,使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怎么看都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见水中天;六根清净皆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佛家从插秧中悟出来的道。退让原来就是向前,退一小步,能够上前一大步,这就是舍得之道的真谛。

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然而它发源于冰川,涓涓细流汇成小溪,因势随形,绕山跨涧,遇到障碍时九曲十八弯,甚至潜入地下;汇聚奔涌时则撼山摧岳,沛然而不可御。然则无论是曲是直,却始终义无反顾,一路向东,只至融入大海。

只有心胸如海的人,才有水一样的品格。不计较外人的诽谤,也不企望他人的称许,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而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和幸福。这样的人才是人之极品啊!

因而太史公评价叔孙通说:“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意思是他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势来变化,最终成为汉代儒家的宗师。

“大直若诎,道固委蛇”。最正直的好似弯曲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这大概就是叔孙通智慧的写照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176评论 5 4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9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232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5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79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7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26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9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3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6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1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7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3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32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