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一直告诉我:“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要多动脑,多思考。”
我只会似懂非懂的点头回答:“好的”。
直到某次她开始向我分享她的学习方法,我才仿若打通了任督二脉,清晰了我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为啥我一直在后面追她,却总是追不上,而她就像闲庭散步,很轻松的把我甩在了后面。
想想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只会教知识,不会教如何高效学习知识的方法。
而这些学习方法,底层的思考逻辑才是最重要的道。
学霸和学渣的差别就在于这里,学渣不懂道,所以不断在表面上下功夫,却一直不得要领;学霸直接了解了学习的底层逻辑,所以很容易的就能举一反三。
一个优秀的人才胜过一个军队,可见底层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是多么的强大。
脖子以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花花说:学习本质就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纳、归纳、总结的过程。
所以,
第一步:有一个目标,不断的进行跨学科的信息收集;
第二步: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步:针对目标,进行信息的思考和总结,最后输出,这就是一个高效输入和输出的学习通路。
比如:当我们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先要定位文章写什么,对用户有什么好处?
只有搞清楚目标,才能对应搜集相应的资料,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
花花说完以后,我瞬间秒懂。
这就好比我要出去徒步,首先一定要明确我的目的地,然后思考是自由行还是跟团,不同的实现路径决定了我的方法。
如果我是自由行,我就需要安排好出行时间,出行的车票和住宿,还需要自己做徒步攻略;
如果我是跟团,我就只需要筛选靠谱的、费用合理的户外俱乐部,然后报名参加,跟着他们的行程玩就好。
而学习的路径和这个做事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
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以前进行了大量的跨学科输入,却总是连接不起来的原因:因为我少了串联知识的目的,这个目的就像一根线,把散落一地的知识珍珠穿在一起,变成了一串珍珠项链。
不同目的串起来的知识珍珠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的“珍珠项链”也就款式各一,各有特色。
而自己以前的学习,就是想到哪里学哪里,没有一个单一性的目标把不同领域的学科进行组合串联,所以那些知识珍珠一直在脑子里散落在各地,始终串不起来。
花花建议我,以后学习必带着“三思而学”:
Why?为什么学习这个知识?
How 1 ?学习了这个知识以后要怎么应用来解决问题?
How 2 ?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落地,而不是停留在理论?
于是,我突然想清楚了我写稿的三思:
我擅长什么?
我能帮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理论+实操指导。
其实这就是日常解决问题的三板斧,只是面对一个具体的事情,自己能很快的明确问题,寻找方法,但是到写稿时候,就切换不过来思维方式。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毛病,而是很多线下老师都会犯的错误,线下面临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学目标,就能侃侃而谈,但是到做线上课的时候,写逐字稿就不行了,因为写稿的时候,容易脱离具体的个体,具体的问题,写着写着就变得散乱又目标不清晰。
花花明确的指出了问题所在:
清晰的目标;
明确的路径;
带着目的去看书。
而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具备“单一性”原则,因为过多的目标会缺乏重点,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失去了重点,什么都想说,又什么都说不清楚。
这就好比旅行的时候,即想自由行,又想跟团,纠结到最后,可能就止步不前。
单一目标就是用户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方法就要即具备理论支撑,还要具备实操方法,让用户清楚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得到的好处,从而引发行动,行动又促进改变,这才是用户学习课程的目的。
所以写稿的时候,要不断告诉自己:“什么对用户更重要。”
找出那个更重要的目标,并围绕它去做信息的搜集整理,再进行思考输出,最后呈现的才是一件好的作品。
最后,表白花花子,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