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壹】紫宸飞龙 少年之盟
花无欢知道自己又做梦了。
他猛然睁开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眉头微蹙,额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看着窗格间透过的熹微的晨光,心下估算,也到了要起身的时刻。
入冬后他整日手脚冰凉,少时的经历到底伤了身子,虽然日日习武健体,可这畏寒的毛病却总是不见好。贪恋锦衾里那微末的温暖,他侧过脸眯着眼轻轻蹭了蹭颈下的金缕玉带枕,发出一声轻轻的喟叹。
不多时,有小太监轻手轻脚的推门进来,见他醒着,便叉手躬身行礼,言道圣上已经起身,请花少监进殿伺候。
花无欢拥着锦被翻身坐起,伸出一只手对那小太监勾了勾手指。
那小太监名叫文德,不过志学之年,却是三月前新帝登基后送新进宫的一批宫娥太监中最机灵的一个,因着月前在紫宸殿中及时为圣上递上了御笔,皇帝龙心大悦之下将他指派给在前朝后宫炙手可热的花少监。
文德不识字,某日跟花无欢习字时提起,方知正是自己递出的御笔批下了任命花少监为枢密使的圣旨。
彼时他心中喜悦,面上也不禁沾了几分喜色,花少监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抬手将笔蘸饱了墨,在澄心纸上一挥而就一个“義”字。
小文德因着花少监这一摇头,一连提心吊胆了七八日,脑海中不断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各式戏码桥段。
直到十日前,圣人体恤花少监畏寒,亲赐紫宸殿偏殿给少监居住,以免去少监每日在内侍省与大明宫往来奔波,玲珑心思的小太监才松了一口气。
“这当真是天大的恩宠啊。”文德一边想着,一边利落的转身从一旁的木施上取下厚厚的锦袍,花无欢便懒懒的由他伺候着更衣。
待到文德替他系好了腰间的蹀躞玉带,花无欢对着他递来的铭文菱花镜正了正衣冠,方才那懒散的、烂漫的模样仿佛只是黎明梦醒前的一丝梦幻泡影,被晨风一吹,飘飘然不知所踪。
李涵正闭着眼盘腿坐在榻上,单手支着额头,似是在假寐。王福荃正替他将发髻拆散,见花无欢进了寝殿,便微微侧身,抬眼看了看他。
花无欢并没开口,只略一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顺手接过那柄玉质发梳,轻而缓地替少年天子梳起头发。
“你来了。”此时的帝王没有在宣政殿议政时的威仪昭昭,反倒似个晨间懒起的,尾音带着无限缱绻,连眼睛都不愿意睁上一睁。
花无欢见他不必睁眼便知是自己,心中一暖,手上动作不停,利落的将李涵的头发梳成发髻,将发梳放进一旁宫女及时递上的檀木奁中,出声提醒:“陛下,该更衣了。”
一队宫人在王福荃的指挥下鱼贯而入紫宸殿中,在一片静默中将帝王衣冠陈列到天子近前。
李涵搭着花无欢未来得及抽回的手起身,说不清究竟是为了借力,还是为了满足一下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渴望。
他抬手拂过侍女手中的玄衣纁裳,一句轻描淡写:“宫中的随侍太多了朕不习惯,放一些老迈的或是思乡的宫人回乡吧。”
花无欢站在帝王身侧,看着一众侍女太监跪地山呼陛下圣明,更加恭谨的顿了顿身,垂眸不语。
“放归的秩序和名册,就由——”果然下一刻,又听李涵道:“花少监来拟。”
“臣,领旨。”
李涵满意的点点头,抬手挥退了众人:“让花少监来伺候朕,你们退下吧。”
众人行了礼退了出去,王福荃还不忘指使走在最末的太监阖上了殿门。
大殿中一时有些寂静。
花无欢正替李涵系团领袍领口间的布扣,李涵规律的呼吸一下接一下的敲在他的手背和露出的腕子上,初时有些暖,转而又有些凉,可还未凉透,又被暖洋洋的熨帖。
“朕听闻,从前文德皇后每日早朝前,也是这般为太宗陛下更衣正冠的。”
花无欢手一抖,微凉的指尖划过李涵的脖颈,正要俯身告罪,却被李涵伸手扶住。
“朕记得朕说过,你我二人之间,无需拘束这些繁琐礼节。朕,不想再说第三遍。”
手臂上传来的力量阻止了躬身行礼的动作,花无欢只得站直了身子,眼观鼻鼻观心,嘴里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陛下始终是陛下,君臣有别……”
李涵笑着摇了摇头,踏前一步,借着方才一手握着他的手臂的姿势,顺势将另一手搭在花无欢肩头,“是因为王守澄吗?”
花无欢心头一凛,面上愈发恭谨。
只听李涵叹道,“你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朕却如此重用他,甚至要倚靠他手中的兵权才能登上帝位。无欢,你在怪朕。”
花无欢怔了怔,沉吟片刻方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向少年帝王,“无欢知道,陛下忍辱负重,是为了天下……”
李涵眸子亮了亮,仿佛天河的万千星辰坠落其中,“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能像从前一样,与朕相交,与朕谈心?为何变得如此疏离?”
他说这几句话时有些急迫,手上不自觉使了几分力气,花无欢却毫不在意一般,“无欢是为了提醒陛下——”
他顿了顿,“陛下已经不是从前的江王,而是皇朝国君。”
花无欢抬手扣在李涵手上,轻轻将那附在肩头的沉重挪回它该去的地方,“陛下,您的龙袍皱了,让卑职帮您整理吧。”
李涵掩在袖中的手握了握,旋即舒臂展袖,让花无欢替他整理朝服。
花无欢垂目上前,专注的为李涵整理冕服,只似有一句“颍王和漳王今日回朝”,细听却不得而闻了。
朱漆大门缓缓打开,东升的旭日将紫宸殿前的广场染成一地金箔流光。
年少的帝王在他最心腹的近侍的陪同下走出殿门,在盛大的仪仗中走向宣政殿,走向那个权力漩涡。
花无欢很想抬手遮一遮那炫目的阳光,却终是忍住了。他抬眼望去,前方三步处的少年天子正昂首阔步,一派威仪。
行进的仪仗队伍只有整齐的脚步之声,反衬得宫中宁谧。
“只是这样宁静的气氛恐怕带不进今日的议政之地了。”花无欢这样想着,不由忆起前几日皇帝召他随侍太液池时的一番话。
“朕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儿时的点滴,朕永远记在心中。”
“朕会当一个好皇帝,好兄长,只要——”
“只要颍王和漳王能恪守本分,莫忘了我们当初的盟约。”
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长安城大明宫宣政殿。
昔日在崇文馆读律看书、弹剑长歌的四位少年,在华年中蜕变为帝国最精锐的青年,或许成为李唐王朝的中流砥柱,或许成为史海钩沉中的一粒白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