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钱穆说的这样一句话:“读书当一意读书,游山水当一意游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能知读书亦如游山,则读书自有大乐趣,亦自有大进步。否则认读书是吃苦,游山是享乐,则两失之矣。”
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一位优秀的学长在自习室看书,做练习,非常的专注。没有听音乐,没有跟同桌聊天。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事情,一般都不会吸引他的注意力,专注做他眼下的事情。也许你会问这样的人是不是书呆子啊,是不是很内向啊。结果恰恰相反,这位学长在课余的时候参加了很多活动,比如说每当学校有活动时就被邀请去当主持人,有文艺表演时还会参加歌唱表演,是一个十足的积极分子。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做一个自律的人,做一个懂得安排自己精力分配的人。但是下定决心不久后,你会以为这下子我该有所改变了吧。但是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惰性、散漫的习惯又席卷而来。生活、学习、阅读依然没有规律。就像我们相信孩子每一次考试结束,考的差了,感觉很伤心,于是痛下决心:好好学习,争取下一次考好。但没过几天甚至没过几小时,我们把考砸的不愉快又抛在了脑后,继续之前的习惯而没有啥改变。
我听到过不少家长跟我说:费老师,我们家孩子这次考的不是很理想,伤心了一下下,然后就开心地与同学玩耍去了,真是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啊。
生活的习惯哪有那么容易改变。我们在物理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惯性,影响惯性的唯一因素是质量,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惯性一样,影响习惯这个惯性大小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惯性越大。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就需要时间。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不要奢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过来。这是不切实际的,是空想的,是不符合惯性的。
所以啊,我是很难相信一个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就有所改变的。这是违反人性的事情啊。我们学习中的考试太多了,考太多试卷了,也就慢慢麻木了。觉得自己反正就这个水平,再努力可能也改变不了多少。除非有一个突然的事情刺激了他,但这种突然的事情,往往不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而且也不是常见的。
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惯性,需要从平日里的点滴小事情做起,需要时间来累积。比如一个学生优良习惯的培养,就从做家务开始吧,从整理自己的作业和试卷开始吧,从每一次上课时,课桌上的资料摆放开始吧。从对待一道错题开始吧。
当我们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所带来的做事效率会让自己吃惊。这样日积月累自己的事情,一辈子累积起来,可不能小看了。每天早晨专注写一篇千字的文章,专注的跑个3千米,专注的备课上课,这辈子做好这几件事情,足矣。
今天是第4期下周很重要,写下你下周想要完成的事情,一心一意完成它。(作者:费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