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一过,年就彻底过了,这次假期,和父母在一起时间最长,在沟通上又有了些感悟,我知道自己其实一直都没有放下自我面对父母,总是自诩开明,沟通方式却不由粗暴,自以为占了现代价值观的制高点,总说要涓涓细流,可很多时候说到关键处就沉溺于表达快感,忽视对方感受,过于自我的后果是不但目的没达到,反而会引起抵触感反效果。也许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容易忽略对方的内心感受,这里面有懒惰有放肆有有恃无恐的满不在乎。
分析起来,有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父母的身份反而成了他们的一种标签,让我们忽略了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个体,而不是一个为我们做饭洗衣、无条件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人、永远输出给我们的人、永远能罩住我们的人,我们过多地把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过多地把重心放在对父母的索求上,我们总在关注父母除了把我当一个孩子来爱我,有没有尊重我,是单纯地希望我快乐成长,还是把我当做寄托希望满足虚荣的下一代,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每天快乐吗,我们应该承认的是他们和我们的不同,而不仅仅是代沟的缘故,也许他们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这和我们是不是亲人都没有关系。
当然,代沟必然是有的,尤其是剧烈变革的中国当代社会,其实很多父母很难懂得下一代了,双方的频率已经无法对接,根本没有办法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所以唠叨也往往被理解为不够关系不够爱你,可其实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他们也许就是太关心你了,所以只会以这样看似粗暴的方式来关心你。
对于父母的态度,首先当然是感恩,养育之恩可称伟大,即便随着子女的成长,精神脐带早已断掉,但毕竟多数父母为子女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而且比起父母试图做出的控制寄托的希望苛求的孝顺,有时候为人子女经常回之以什么呢,比如把忍受不了的爱与关心都当成絮叨,把生活中的烦躁转化成情绪发泄出去。
其实家人是用来沟通的,还是得心平气和,以柔克刚,所以你需要试着不要把自己的问题归因到他们身上,自己的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独立的含义很多,简单的可以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先做起,中国式的子女常有一个问题就是,吃父母穿父母甚至住父母的,而且总把这些当做天经地义,这里的公平在于,你要回馈,不光是给他们买东西也要有情感输出,要努力在做自己和听从父母方面找到平衡。同时,你要放下想要改变他们或者反抗他们的执着,去真正关心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无助,他们不被满足的渴望,他们固有生活方式背后的隐忍压抑,去理解大家各自要面对的难题,你可以不必像他们那样非要在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学会以爱去回应爱,去温情地陪伴,亲人爱人相伴一生,都是修行,只要你愿意去懂,那么方式总会涓涓细流,所有代沟隔阂总可弥补。
其实,孝敬就是帮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帮他们营造享受自我的晚年环境,让他们为自己活,你自己千万不要为他们而活,帮助他们找到让自己幸福快乐的方式,你寻你的活法,不要让父母社会或则任何人告诉你该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