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的孩子总有能力让父母手忙脚乱:前几天还乖乖听话的孩子也许突然就喜欢撒泼哭闹;本来很懂礼貌的孩子突然就学会了打人、抢玩具。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只能束手无策,或者采取一些盲目的做法,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曾经一个妈妈给我说,她两岁多的孩子突然喜欢翻垃圾桶,把垃圾桶里的发丝啊、纸片啊都要检出来玩,经常弄脏地板。她为此特别生气,几次训话不成功之后,就用尺子打孩子的手面来教育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打了几次之后,孩子果然不再乱动垃圾桶,这位妈妈还很高兴的给我说“适当的体罚是很有效的。”当时我并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看完《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她的做法有多么错误。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正说明他处于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那位妈妈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还错过了训练孩子专注力和观察力的最佳时期。
0-6岁是孩子性格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这本书梳理了0-6岁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26个成长敏感期:在这些时期孩子会有哪些特点?父母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书中都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帮助父母准确把握住孩子的成长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对孩子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对于缺乏育儿经验的大多数父母来说,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育儿指南。
这本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也得益于作者李芷怡本人深厚的育儿理论和丰富的育儿经验。李芷怡老师专修心理学和教育学,并在美国进行了深造。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她先后在纽约、洛杉矶、休斯顿、西雅图、匹兹堡等多地从事幼儿教育和咨询工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国内外教育经历,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知识进行了中西化的贯通和本土化改造,让其对中国宝宝更具有指导意义。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正是脱胎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的教育理论。这本书根据年龄阶段进行了划分,主要针对0-6岁的儿童。并罗列出在这些年龄段可能出现的成长敏感期。在孩子的敏感期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作者李芷怡说“孩子在敏感期学到的一切,成人即使花上50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学好。”
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敏感期到底是指什么,父母又如何感知敏感期的信号,0-6岁的孩子都有哪些敏感期,以及敏感期的教育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敏感期为何那么重要
儿童敏感期的概念是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认为“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特殊的环境刺激存在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儿童以后的发展都将建筑在敏感期打下的基础之上。 ”
孩子处于敏感期时,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和期望,他们能够轻易的获取能力,并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激情和活力。因此敏感期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果父母能正确掌握孩子的敏感期,孩子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反,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敏感期,在孩子需要发展某种能力时,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采取了不当的行为,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发育带来阻力,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0-6岁的孩子心理非常敏感和脆弱,《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指出,“ 在这段时期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管父母以后怎么努力,都将难以弥补。”并且很多在青春期问题不断地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时候的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
敏感期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父母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荣格说:“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可见童年所遭受的经历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孩子的敏感期教育应该得到每一位家长的重视。
二、如何发现敏感期
1、观察孩子的细小动作
有的敏感期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但是有的敏感期则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或者误解。
例如孩子如果喜欢上下楼梯,喜欢走不平坦的小路则说明孩子处于行走敏感期,他对行走充满兴趣,会愿意尝试带来不同行走体验的方式。但是这个敏感期一旦过去,孩子会突然不再喜欢走路,开始不停地粘人让抱着了。这并不代表着孩子爱撒娇了或者难缠了,只能说明他的行走敏感期已经过去,将会很快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孩子突然喜欢扔东西,爬高并往下跳,将物体垒高再推倒。有的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淘气的表现,其实这说明孩子进入了空间敏感期,他需要这种方式来感知空间,培养空间立体感。
如果孩子突然特别在意物品是否放回原处,不按顺序穿衣服就会哭闹,父母帮忙夹菜就会拒绝进食等,不要因此过度责备孩子,这是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的表现,他希望自己眼中的世界能够井井有条。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孩子就会具备强烈的秩序感,良好的自律能力。
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值得父母留意,父母要克服思想中先入为主的想法,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能对孩子多一些理解。
2、注意孩子的异常行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父母抓狂的行为:在公园和小朋友玩的好好的,突然就动手打人;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不玩也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学脏话学的特别快,越制止越严重等。这些情景总是出现的很突然,让父母感到窘迫和困惑。
其实这些异常行为都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现,例如在口腔敏感期,孩子喜欢吃手、咬人;在语言敏感期,孩子会喜欢重复别人并学说脏话;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则会抢夺别人的玩具,并霸占自己的玩具。
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这些敏感期的异常表现,就能妥善应对,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3、耐心和孩子交流
当孩子出现大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时,父母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但是这种交流一定要建筑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家长带着责备和不耐烦的语气,盛气凌人的问话,就会打消孩子倾诉的意愿。不要为了房间更整洁干净等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强制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四、敏感期有哪些
根据蒙台梭利对幼儿敏感期的研究,敏感期大体上分为九种,分别是:
语言敏感期(0-6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会对物品的摆放异常敏感,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的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细微事情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可以主动给孩子提供一些小型玩具,供孩子研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动作敏感期(0-6岁)
有利于锻炼孩子协调的肢体动作,开发左右脑。
社会规范的敏感期(2.5-6岁)
培养社交礼仪的最佳时期
书写敏感期(3.5-4.5岁)
不要担心孩子乱写乱画,这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行为。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多和孩子一起看书阅读,养成爱读书的还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孩子会对文化信息感兴趣,并且能高效吸收这些知识。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书中,作者李芷怡按照0-2岁半、2岁半-3岁、3岁-4岁、4岁-5岁、5岁-6岁,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将敏感期细分为26个。帮助父母准确、及时的把握住孩子的成长敏感期。
五、敏感期教育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家长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的一切合理活动,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的自由,同时进行细心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
1、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
蒙特梭利认为“ 自由就是孩子的精神胚胎,如果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这种东西就是自由。”给孩子自由观察的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自主决定权的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鼓励孩子,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
我们既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也要陪伴他们度过成长中的难关。比如当孩子自主意识强烈,拒绝分享玩具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只有分享自己的玩具,才能得到别人的分享。”
3、不要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大惊小怪,保持冷静。
严厉的训斥和责罚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例如借助其他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冷处理,给孩子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作者李芷怡说:“ 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陪伴着孩子成长,看着他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思考,这些成长和进步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这就好比在种植庄稼时,会遵守时节进行插秧、浇水、施肥、拔草。教育孩子也一样,只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满足孩子在不同成长敏感期的需求,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就会展现生命独有的智慧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