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这是在外面过得第三个冬至日了!
往年在家的时候,冬至前夜,妈妈就会早早的备好冬至搓汤圆的馅儿料,以及诸如大块生姜,个头很大的丑橘,还有我老喜欢拿着到处撒着玩儿的雪白的糯米粉。
每每想起搓汤圆的画面都觉得在家原来是这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会早早的洗好手,跑到妈妈面前扯着她的衣袖撒娇:“老妈,今年让我搓秤砣还有金元宝好不好,我保证不乱撒”
秤砣和金元宝是家乡冬至夜必定要搓出来的形状,寓意是什么我也说不明白,只知道都是象征着好的,幸福的就行了。
前年的冬至夜我是头一次不在家里过,而是在学校。可能没有了妈妈那大费周章的准备前奏,我也就忘了冬至夜搓汤圆吃汤圆的这个习俗。
到后来还是同样在学校的老乡一个电话打来“嘿,今天是冬至夜,我们一群老乡约好一起吃汤圆,不在家节还是要过的。”
“好,我这就过去”挂了电话我有点小激动,虽然是一群不曾相熟的人,但明白了一件事,以前在同一个地方才叫老乡,现在出了省,同个省的就是老乡。围在一起那种亲切的感觉涌上心头。
回去后我抓紧给爸爸妈妈开始煲电话粥,问“他们吃没吃汤圆,是不是还想以前一样准备那么多的东西,今年的汤圆搓的漂不漂亮……”。
诸如此类的话太多,当时总觉得自己肚子里有说不完的话,话像喷涌的泉水,收也收不住。
去年的冬至就没有了第一年在外过节有一群老乡的那种群居感,那种至少身边还有人的亲切感,只是不变的依旧是爸妈从家乡打来的电话问我吃没吃汤圆,还发来他们冬至夜搓汤圆照片。
那时候看着手机里照片,仿佛我回到了家,我不再是一个人在异地。
今天的太阳格外的明媚,我关掉闹钟,乖乖起床上课,一切仿佛都有着它特有的秩序,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好。
一天的课程就像从指缝间溜走的沙,快的想抓都抓不住。
和室友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我总觉的心里一直揣着什么事儿,却一直没想起来,就问室友:“我总觉得自己今天有什么事儿没做,今天有什么特殊日子吗?”
“特殊日子?没有吧”
“啊?真的吗?”我心里有点儿不甘又有点儿莫名失落。
“好像……好像……对了,今天好像冬至”
“走走走,买汤圆去”我像是找到了心爱娃娃的小孩心里莫名开心了起来,拉着室友就往食堂走。
“不吃不吃,热量那么高,会胖”
“那你陪我买好了,我已经胖到极限了,可能到顶了吧”我自嘲才好不容易把室友拖进了食堂。
“就一个冬至,看你把自己的身材都不放眼里了”
“我每年都吃,按时吃”我看着室友笑着说。
其实这不是一个特意养成的习惯,或许是多年来一直有妈妈的准备工作,爸爸和我一起搓汤圆的美好场景,让我在无形中养成了这个“习惯”。
自己一个人在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的记忆被时间冲淡。
这几年不在家的冬至,我按时吃汤圆,其实只是因为我真的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