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看见管理员要求写一篇关于清明的文章,说实话挺不好写的,因为对于这个节日我已经将认知停留在法定假日的范畴,甚至是“春雨惊春清谷天”都很少想起。
小学的时侯,每当清明时候家里的长辈会带上纸钱去坟前祭先祖,那时候学校会给学生们放半天假去巡山防火,三五个学生一个老师为一组,每组会分一个山头,大家就象征性的在山脚下溜达一圈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了。直到有一年出现八个小学生为救山火牺牲的事迹后,清明的这样活动就停止了。
初中时,清明的活动就简单的多了,一律的学校集体的大会,就那么的现在站在外面任风吹的满头的沙子,听完老师讲先辈的故事听学生代表表达决心。只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很小的山上站在了一个简陋的,没有名字的,甚至是连烈士之墓这几个字一都没有的小坟头前,恭敬的献上了花圈。那一次我们讨论最多的是他是谁?他怎么会留在这里,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经历了什么?无数的版本在我们同学之间传播,传播我们的敬仰和热血,这是那个年代的爱国主义的结果。现在想想这个烈士是怎么被知道的?现在还有人在哪个日子去看他吗?
到了高中所有的节假日都为这一个词让路--高考,除了春节的七天假期所有的时间都被用起来了,更何况是清明这样的日子。
直到07年开始清明放假一天到清明放假三天,清明越来越被重视,可我好像忘记了清明本身,传统的祭祀已经被我们这一代淡忘,连在路口烧些纸都得为雾霾考虑,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为已经不适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可是更多的好的应该被记得和传承。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这是一首明代王磐的词《清江引.清明日出游》就是古人清明描写,这个万物清明的日子相约三五好友一起踏青寻春,感受一下“绿叶晴天道,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