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见到过一个四年级孩子的作息时间表,里面的时间规划精确到了分,内容五花八门,填得满满当当。说真的,我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逃离,那密密麻麻的陈列事项让人有一种沉重的重压感。我不知道那个孩子是否每天都完成了计划表的内容,更不知道那个孩子是否真的如父母期望的那般优秀,我只想问一句:如此安排,孩子是否还有时间忧伤,发呆和瞎想?
不得不说拔苗助长已经成了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各种班几乎充斥了孩子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孩子们几乎成了学习机器,家长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度娘”。这个学习大群中,确实有不少孩子成功了,他们可谓样样精通,为自己挣得了很多荣誉,也让老师和家长面上有光。但是,看看他们的脸色,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不是有不少孩子也真的成了“度娘”?——只会回答问题,没有情绪,不会瞎想!
科技发展到了现在,作为记忆和学习的能力,人的优势已经不多了。机器人已经在很多方面完胜人类,但机器人只所以永远受制于人类(科幻片里还没有机器人完全控制人类的片段出现,姑且当作永恒的定论吧!),根本就在于人有情绪,有想象,可以突破原有的规则重建新的规则,开辟新的天地,这才是人类一直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人存在的全部意义。
我从来不反对让孩子在青少期多学东西,也不抗议什么学业太重,然而,还是请给孩子每天多留一点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发挥作为人的优势,发发呆,做做梦,幻想自己想要的世界吧!
输入是积累的基础,灵感是推进的法宝。而灵感大多来自闲暇时的胡思乱想,一个没有时间胡思乱想的人只能是一个大容量的硬盘,怎么做只能听命于别人的指令。想要成为储备的主宰,就要具备自己的意念,自己可以描绘的思维国度。而这国度的建立需要一个人长期的推想,灵感来支持。所以,不想让孩子成为“度娘”,请每天至少给他半个小时的瞎想,也许这每天的半个小时就是孩子未来脱颖而出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