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件化
作为一个单工程撸到底的开发人员,想试着将项目进行组件化改造,说动就动。毕竟技术都是写出来的,看着文章感觉懂了,但是实际开发中还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搞起来。
1.1 为什么使用组件化
一直使用单工程撸到底,项目越来越大导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查找问题慢:定位问题,需要在多个代码混合的模块中寻找和跳转。
开发维护成本增加:避免代码的改动影响其它业务的功能,导致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增加。
编译时间长:项目工程越大,编译完整代码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开发效率低:多人协作开发时,开发风格不一,又很难将业务完全分割,大家互相影响,导致开发效率低下。
代码复用性差:写过的代码很难抽离出来再次利用。
1.2 模块化与组件化
1.2.1 模块
将一个程序按照其功能做拆分,分成相互独立的模块,以便于每个模块只包含与其功能相关的内容,比如登录模块、首页模块等等。
1.2.2 组件
组件指的是单一的功能组件,如登录组件、视频组件、支付组件 等,每个组件都可以以一个单独的 module 开发,并且可以单独抽出来作为 SDK 对外发布使用。可以说往往一个模块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组件。
1.3 组件化的优势
组件化基于可重用的目的,将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组件,以减少耦合:
加快编译速度:每个业务功能都是一个单独的工程,可独立编译运行,拆分后代码量较少,编译自然变快。
解耦:通过关注点分离的形式,将App分离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组件。
提高开发效率:多人开发中,每个组件模块由单人负责,降低了开发之间沟通的成本,减少因代码风格不一而产生的相互影响。
代码复用:类似我们引用的第三方库,可以将基础组件或功能组件剥离。在新项目微调或直接使用。
1.4 组件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件分层:怎么将一个项目分成多个组件、组件间的依赖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件单独运行和集成调试:组件是如何独立运行和集成调试的?
组件间通信:主项目与组件、组件与组件之间如何通信就变成关键?
二、组件分层
组件依赖关系是上层依赖下层,修改频率是上层高于下层。先上一张图:
2.1 基础组件
基础公共模块,最底层的库:
- 封装公用的基础组件;
- 网络访问框架、图片加载框架等主流的第三方库;
- 各种第三方SDK。
2.2 common组件(lib_common)
- 支撑业务组件、功能组件的基础(BaseActivity/BaseFragment等基础能力;
- 依赖基础组件层;
- 业务组件、功能组件所需的基础能力只需要依赖common组件即可获得。
2.3 功能组件
- 依赖基础组件层;
- 对一些公用的功能业务进行封装与实现;
- 业务组件可以在library和application之间切换,但是最后打包时必须是library ;
2.4 业务组件
- 可直接依赖基础组件层;同时也能依赖公用的一些功能组件;
- 各组件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通过路由进行通信;
- 业务组件可以在library和application之间切换,但是最后打包时必须是library ;
2.5 主工程(app)
只依赖各业务组件;
除了一些全局的配置和主Activity之外,不包含任何业务代码,是应用的入口;
2.6 完成后项目
这只是个大概,并不是说必须这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比如:你觉得基础组件比较多导致project里面的项目太多,那么你可以创建一个lib_base,然在lib_base里面再创建其他基础组件即可。
三、组件单独调试
3.1 创建组件(收藏)
library和application之间切换:选择第一项。
始终是library:选择第二项
这样尽可能的减少变动项,当然这仅仅是个建议,看个人习惯吧。
因为咱们创建的是一个module,所以在AndridManifest中添加android:exported="true"属性可直接构建一个APK。下面咱们看看如何生成不同的工程类型。
3.2 动态配置组件的工程类型
在 AndroidStudio 开发 Android 项目时,使用的是 Gradle 来构建,具体来说使用的是 Android Gradle 插件来构建,Android Gradle 中提供了三种插件,在开发中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插件来构建不同的工程。
3.2.1 build.gradle(module)
//构建后输出一个 APK 安装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构建后输出 ARR 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配置一个 Android Test 工程
apply plugin: 'com.android.test'
独立调试:设置为 Application 插件。
集成调试:设置为 Library 插件。
3.2.2 设置gradle.properties
isDebug = true 独立调试
3.2.3 动态配制插件(build.gradle)
//注意gradle.properties中的数据类型都是String类型,使用其他数据类型需要自行转换
if(isDebug.toBoolean()){
//构建后输出一个 APK 安装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else{
//构建后输出 ARR 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3.3 动态配置组件的 ApplicationId 和 AndroidManifest 文件
一个 APP 是只有一个 ApplicationId ,所以在单独调试和集成调试组件的 ApplicationId 应该是不同的。
单独调试时也是需要有一个启动页,当集成调试时主工程和组件的AndroidManifest文件合并会产生多个启动页。
根据上面动态配制插件的经验,我们也需要在build.gradle中动态配制ApplicationId 和 AndroidManifest 文件。
3.3.1 准备两个不同路径的 AndroidManifest 文件
有什么不同?咱们一起看看具体内容。
3.3.2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scc.module.collect">
<application
android:allowBackup="true"
android:icon="@mipmap/ic_launcher"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roundIcon="@mipmap/ic_launcher_round"
android:supportsRtl="true"
android:theme="@style/Theme.SccMall">
<activity android:name=".CollectActivity"
android:exported="true">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intent-filter>
</activity>
</application>
</manifest>
3.3.3 src/main/AndroidManifest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scc.module.collect">
<application
android:allowBackup="true"
android:supportsRtl="true"
>
<activity android:name=".CollectActivity"/>
</application>
</manifest>
3.3.4 动态配制(build.gradle)
defaultConfig {
if(isDebug.toBoolean()){
//独立调试的时候才能设置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Id "com.scc.module.collect"
}
}
sourceSets {
main {
if (isDebug.toBoolean()) {
//独立调试
manifest.srcFile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集成调试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
}
}
3.4 实现效果
3.4.1 独立调试
isDebug = true
3.4.2 集成调试
isDebug = false
四、Gradle配置统一管理
4.1 config.gradle
当我们需要进行插件版本、依赖库版本升级时,项目多的话改起来很麻烦,这时就需要我们对Gradle配置统一管理。如下:
具体内容
ext{
//组件独立调试开关, 每次更改值后要同步工程
isDebug = true
android = [
// 编译 SDK 版本
compileSdkVersion: 31,
// 最低兼容 Android 版本
minSdkVersion : 21,
// 最高兼容 Android 版本
targetSdkVersion : 31,
// 当前版本编号
versionCode : 1,
// 当前版本信息
versionName : "1.0.0"
]
applicationid = [
app:"com.scc.sccmall",
main:"com.scc.module.main",
webview:"com.scc.module.webview",
login:"com.scc.module.login",
collect:"com.scc.module.collect"
]
dependencies = [
"appcompat" :'androidx.appcompat:appcompat:1.2.0',
"material" :'com.google.android.material:material:1.3.0',
"constraintlayout" :'androidx.constraintlayout:constraintlayout:2.0.1',
"livedata"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livedata:2.4.0',
"viewmodel" :'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viewmodel:2.4.0',
"legacyv4" :'androidx.legacy:legacy-support-v4:1.0.0',
"splashscreen" :'androidx.core:core-splashscreen:1.0.0-alpha01'
]
libARouter= 'com.alibaba:arouter-api:1.5.2'
libARouterCompiler = 'com.alibaba:arouter-compiler:1.5.2'
libGson = 'com.google.code.gson:gson:2.8.9'
}
4.2 添加配制文件build.gradle(project)
apply from:"config.gradle"
4.3 其他组件使用
//build.gradle
//注意gradle.properties中的数据类型都是String类型,使用其他数据类型需要自行转换
if(isDebug.toBoolean()){
//构建后输出一个 APK 安装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else{
//构建后输出 ARR 包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android {
compileSdkVersion 31
defaultConfig {
if(isDebug.toBoolean()){
//独立调试的时候才能设置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Id "com.scc.module.collect"
}
minSdkVersion 21
targetSdkVersion 31
versionCode 1
versionName "1.0"
testInstrumentationRunner "androidx.test.runner.AndroidJUnitRunner"
}
buildTypes {
release {
minifyEnabled fal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optimize.txt'), 'proguard-rules.pro'
}
}
sourceSets {
main {
if (isDebug.toBoolean()) {
//独立调试
manifest.srcFile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集成调试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
}
}
compileOptions {
source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targetCompatibility JavaVersion.VERSION_1_8
}
}
dependencies {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appcompat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material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constraintlayout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livedata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viewmodel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legacyv4
// implementation root.dependencies.splashscreen
// implementation root.libARouter
//上面内容在lib_common中已经添加咱们直接依赖lib_common
implementation project(':lib_common')
testImplementation 'junit:junit:4.+'
androidTestImplementation 'androidx.test.ext:junit:1.1.2'
androidTestImplementation 'androidx.test.espresso:espresso-core:3.3.0'
}
五、组件间界面跳转(ARouter)
5.1 介绍
Android 中的界面跳转那是相当简单,但是在组件化开发中,由于不同组件式没有相互依赖的,所以不可以直接访问彼此的类,这时候就没办法通过显式的方式实现了。
所以在这里咱们采取更加灵活的一种方式,使用 Alibaba 开源的 ARouter 来实现。
一个用于帮助 Android App 进行组件化改造的框架 —— 支持模块间的路由、通信、解耦
文档介绍的蛮详细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实践一下。这里做个简单的使用。
5.2 使用
5.2.1 添加依赖
先在统一的config.gradle添加版本等信息
ext{
...
libARouter= 'com.alibaba:arouter-api:1.5.2'
libARouterCompiler = 'com.alibaba:arouter-compiler:1.5.2'
}
因为所有的功能组件和业务组件都依赖lib_common,那么咱们先从lib_common开始配制
lib_common
dependencies {
api root.libARouter
...
}
其他组件(如collect)
android {
defaultConfig {
...
javaCompileOptions {
annotationProcessorOptions {
arguments = [AROUTER_MODULE_NAME: project.getName()]
//如果项目内有多个annotationProcessor,则修改为以下设置
//arguments += [AROUTER_MODULE_NAME: project.getName()]
}
}
}
}
dependencies {
//arouter-compiler的注解依赖需要所有使用 ARouter 的 module 都添加依赖
annotationProcessor root.libARouterCompiler
...
}
5.2.2 添加注解
你要跳转的Activity
// 在支持路由的页面上添加注解(必选)
// 这里的路径需要注意的是至少需要有两级,/xx/xx
@Route(path = "/collect/CollectActivity")
public class Collect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collect);
}
}
5.2.3 初始化SDK(主项目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 extends BaseApplica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if (isDebug()) { // 这两行必须写在init之前,否则这些配置在init过程中将无效
ARouter.openLog(); // 打印日志
ARouter.openDebug(); // 开启调试模式(如果在InstantRun模式下运行,必须开启调试模式!线上版本需要关闭,否则有安全风险)
}
ARouter.init(this); // 尽可能早,推荐在Application中初始化
}
private boolean isDebug() {
return BuildConfig.DEBUG;
}
}
5.3 发起路由操作
5.3.1 应用内简单的跳转
ARouter.getInstance().build("/collect/CollectActivity").navigation();
这里是用module_main的HomeFragment跳转至module_collect的CollectActivity界面,两个module中不存在依赖关系。"/collect/CollectActivity"
在上面已注册就不多描述了。
效果如下:
5.3.2 跳转并携带参数
这里是用module_main的MineFragment的Adapter跳转至module_webview的WebViewActivity界面,两个module中同样不存在依赖关系。
启动方
ARouter.getInstance().build("/webview/WebViewActivity")
.withString("url", bean.getUrl())
.withString("content",bean.getName())
.navigation();
这里传了两个参数url和name到WebViewActivity,下面咱们看看WebViewActivity怎么接收。
接收方
//为每一个参数声明一个字段,并使用 @Autowired 标注
//URL中不能传递Parcelable类型数据,通过ARouter api可以传递Parcelable对象
//添加注解(必选)
@Route(path = "/webview/WebViewActivity")
public class WebView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ActivityWebviewBinding, WebViewViewModel> {
//发送方和接收方定义的key名称相同则无需处理
@Autowired
public String url;
//通过name来映射URL中的不同参数
//发送方定义key为content,我们用title来接收
@Autowired(name = "content")
public String titl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注入参数和服务(这里用到@Autowired所以要设置)
//不使用自动注入,可不写,如CollectActivity没接收参数就没有设置
ARouter.getInstance().inject(this);
binding.btnBoom.setText(String.format("%s,你来啦", title));
//加载链接
initWebView(binding.wbAbout, url);
}
}
上效果图:
搞定,更多高级玩法可自行探索。
5.3.3 小记(ARouter目标不存在)
W/ARouter::: ARouter::There is no route match the path
这里出现个小问题,配置注释都好好的,但是发送发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设置好的Activity。尝试方案:
- Clean Project
- Rebuild Project
- 在下图也能找到ARouter内容。
后来修改Activity名称好了。
六、组件间通信(数据传递)
界面跳转搞定了,那么数据传递怎么办,我在module_main中使用悬浮窗,但是需要判断这个用户是否已登录,再执行后续逻辑,这个要怎么办?这里我们可以采用 接口 + ARouter 的方式来解决。
在这里可以添加一个 componentbase 模块,这个模块被所有的组件依赖。
这里我们通过 module_main组件 中调用 module_login组件 中的方法来获取登录状态这个场景来演示。
6.1 通过依赖注入解耦:服务管理(一) 暴露服务
6.1.1 创建 componentbase 模块(lib)
6.1.2 创建接口并继承IProvider
注意:接口必须继承IProvider,是为了使用ARouter的实现注入。
6.1.3 在module_login组件中实现接口
lib_common
所有业务组件和功能组件都依赖lib_common,所以咱们直接在lib_common添加依赖即可
dependencies {
...
api project(":lib_componentbase")
}
module_login
dependencies {
...
implementation project(':lib_common')
}
实现接口
//实现接口
@Route(path = "/login/AccountServiceImpl")
public class AccountServiceImpl implements IAccount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Login() {
MLog.e("AccountServiceImpl.isLogin");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AccountId() {
MLog.e("AccountServiceImpl.getAccountId");
return "10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ontext context) {
}
}
6.2 通过依赖注入解耦:服务管理(二) 发现服务
6.2.1 在module_main中调用调用是否已登入
public class HomeFragment extends BaseFragment<FragmentHomeBinding> {
@Autowired
IAccountService accountService;
@Override
public void onViewCreated(@NonNull @NotNull View view, @Nullable @org.jetbrains.annotations.Nullable 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ViewCreated(view, savedInstanceState);
ARouter.getInstance().inject(this);
binding.frgmentHomeFab.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MLog.e("Login:"+accountService.isLogin());
MLog.e("AccountId:"+accountService.getAccountId());
}
});
}
}
运行结果:
E/-SCC-: AccountServiceImpl.isLogin
E/-SCC-: Login:true
E/-SCC-: AccountServiceImpl.getAccountId
E/-SCC-: AccountId:1000
七、总结
本文介绍了组件化、组件分层、解决了组件的独立调试、集成调试、页面跳转、组件通信等。
其实会了这些后你基本可以搭建自己的组件化项目了。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分组分层、组件划分。这个就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设置。
本项目比较糙,后面会慢慢完善。比如添加Gilde、添加MMVK、添加Room等。
本文转自 https://juejin.cn/post/7033954652315975688,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