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读了傅佩荣教授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时,感觉哇,好深奥啊,我能读的懂吗?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如何,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自然是孔子与孟子,道家的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而儒家告诉我们要有所担当,而道家告诉我们要有所超脱。说来也惭愧,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人了,对“国学”的基本内容了解非常少,当然对哲学方面的知识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有时真的郁闷,原来的大好时间都干了什么了?所对拿到书以后,把书大概读了一遍,对书中很多内容的理解还不透彻,只有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体会了。最近把这本书又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些第一遍看时没注意的小细节。下面就浅显地说说我的感受。
这本书共有四部,第一部孔子的真诚;第二部孟子的向善;第三部:老子的智慧;第四部:庄子的逍遥。这四部分别向我们阐述了四位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孝敬父母这一章,孔子认为,孝顺出于子女爱父母之心,这种爱心自然表现为和悦的神情与利脸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忧虑。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孟子的观点中,我最喜欢他所说的三种快乐。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快乐只有三个: 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第一种快乐;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人活在世界上跟别人相处,他的情感是由近到远,从家庭到社会慢慢推扩出去的。因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之乐,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家庭中心主义,而是发现了人性的真相必须由近及远,逐渐把人性内在的萌芽推广出去,这是人性正常的发展。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就源于此。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背后都一个“道”,这个道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是道了,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人生不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在,与道同游。世间是一个统一体,不要计较得失,只要与道同在,就是人生的目的。
读完整本书后,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稍微有所体会,但是对老子、庄子的思想不够理解,达不到那个境界。也许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30岁以前一定要学孔孟,40岁之后就得学老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把这本书反复的读,慢慢的体会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