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教学的几个想法——《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读书有感(二)
在一个班级中,特别是平行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是畏惧逃避的、不自信的,总感觉学习数学是痛苦的、受折磨的。数学本身的难度客观存在外,学生心态和认知上的偏差又会加大学习数学的阻力。教育教学本身来说是复杂的、动态的、多变的艺术活动,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日常教学不仅要在知识教学方面改进,也要在非知识层面进行优化。
一、鼓励赞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希望被重视、被尊重、被赏识的需求,作为未成年的学生也不例外。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正强化,少一些负强化。抓住每一个能赞美学生的机会:赞美最近进步的学生,赞美做题思路有亮点的学生,赞美比昨天有改进的学生。赞美的方式可以是神态、语言、动作,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激励(要注意平衡,避免养成急功近利、追求物质的习惯)对优等生,不宜赞扬过度,避免骄傲;对学困生,多鼓励,注重树立学习兴趣和自信。
在班级树立了学习要求后,尤其注重鼓励表扬那些执行了这些要求的学生,进行正面强化,加深他们对要求的执行力,树立榜样,同时暗示了其他做得不好的学生以后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做。比如鼓励那些提前预习课文,晚上做题前复习当天知识再做题的学生;又比如赞美做题思路不因循守旧,对单元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可以加分,纳入期末综合评定。
据研究,当长期对一个人说“你可以”,他在这种长期的心理暗示下,最后很大概率真的达到预期。对学生鼓励和赞美固然重要,但鼓励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让他们理解到接下来可以往哪个方向去、跳一跳能够得着哪个“苹果”,同时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重视,
(问:游戏里的强化机制是否可以合理引入?)
二、数学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习题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趣味谜语、趣味数学题、数学游戏、数学智力题,但要注意避免脱离双基训练。
数学概念的引入介绍可以多举例、多打比方;练习题目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改编,可以把生活事例进行数学抽象化,数学案例生活形象化。其实,现在学生片面觉得学习无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学习了那么多空洞的东西用不到,感觉到白费力气,这是阻碍学习的一个因素,如果把生活和数学结合,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明白原来数学就在身边,那么学起来也就很有趣味的多。比如从小就会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涉及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当然,也可以结合多媒体,适宜的引进动画,帮助思考,但不宜过多,避免取代思考过程。
三、教学思考
教案设计,要有由浅入深,有层次递进的逻辑联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题目选择、编排顺序,与前后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都应该在设计的时候考量进去。如果暂时把班上学生按照实际学情按照从高到低分成A、B、C三个层次,那么一个班可以做三份练习题:基础、中等、拔高,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次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在课后提升学生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不断训练各自的错题,并且这个三个层次中,每个层次的犯错点差别不是很大,因此保证每天20min的错题训练,采用“做错题—反馈—复习—做错题”的循环模式,可有效改进。
四、教师魅力
教师的品行趣味、人格魅力等这些独特的品质,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一个班班主任的那一科,是学生整体学得很突出的学科。
2019/5/18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