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只活了二十年,
就开始感叹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故圆滑了呢?
这是我很久之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
论生命的长度,我们没有走过人生的二分之一。
论丰富的阅历,我们可能只经历了人生苦难的一些皮毛。
可是为什么只活了二十几岁,就开始感叹生活只剩下一地鸡毛。
别人和我说,我一直以为二十几岁不应该像诗里描述的那样。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为什么我活生生活成了一个生活的苟活者。
生活的过程如果总是完美,那不叫生活,那是童话。
一个有两三年工作经历的学姐和我说,她最近感到焦虑。
她开始怀疑自己两年前做的决定。
刚毕业的那年,她回到家乡在当地当了一名公务员。
那时候人人夸赞她有出息,人长的漂亮、工作还是国家的铁饭碗。
可工作的这两年,她时常感觉特别累。
外人看来,这真是一个象牙塔,羡慕这里的人每天朝九晚五。
偶尔看到她们发的朋友圈岁月静好,点赞评论的人比比皆是。
可她已经疲于应对这些生活里复杂的关系网。
这里的生活,好像和两年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我应该是朝气蓬勃面对工作的压力,悲伤抑或绝望,然后又开始斗志昂扬。
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攻破一个又一个难题。
让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每天生活在写字楼里,生活在职场隐形的潜规则中。
开始思考,我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在各种场合对着领导嬉皮笑脸,每天用假面微笑面对同事?
职场如战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如果两年前的我,一个人去了北京,
是不是我可以和很多北漂合租一个家。
日子可能没有现在这般波澜不惊,日复一日的挤地铁。
面对着凶神恶煞的 boss,接受着她们对职场新人的培训。
加不完的班,修改到疯掉的策划案。
但至少,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城市,我就要学会独自去接受生活的洗礼,
这样想来,也许日子会好过一些。
一个学长和我说,他不太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从大学这个温室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在社会根本没有大放光彩。
他说,我在大学参加全院的创业赛,
每年迎新晚会的主场,都有我的身影。
自己策划的活动,也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表扬。
可是为何,我觉得自己像一个loser。
给自己钟意的公司投简历,都被退回。
大学谈了四年的女朋友,因为生活的重压,我们分手。
你说,在大学自己忙前忙后,累死累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以后可以活的体面,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和陪伴自己的爱人吗?
可生活总爱和我们开玩笑啊,
让努力生活的人感到失望,开始让自己有很大的挫败感。
自己开始感叹怀才不遇的现实,也在幻想明天伯乐会不会发现自己。
现在在一家小公司的生活不温不火,可依旧不甘心。
工作之外的时间,一直都在提升自己。报培训班,投简历,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还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只是希望自己可以被运气眷顾一次。
你终于相信一个人的成功,是机遇和环境的多种因素组成。
而不是仅仅你有能力,就有地方施展才华。
千万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不知道机会哪一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但时刻准备着。
高考完的姑娘问我,我为什么运气这么差。
自己的分数达到了报考学校的标准,但她的专业被调剂。
她报了新闻学,最后被调剂到土木工程。
哭了整整两天之后,她发微信给我。
高三那些现在都不愿回忆起来的痛苦,现在为什么换来这种结果。
高考于我过了两年之后,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但处于当时那个年龄阶段,你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向往的同时。
我们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去了自己喜欢的院校,却与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
你很难去接受这种落差,但你没有选择,你只能面对。
生活的这些无力感,它无时无刻的存在着。
也许两年以后,你会开心的告诉我,土木工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
你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依旧对喜爱的新闻学愈发热爱。
好像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生活在一地鸡毛里。
我们无法摆脱生活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和重压。
我们不可以投降,只能面对。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世界的真相,依旧热爱它。
每个人的人生都一样,总有几分困惑烦心。
你躲不开它们,就只能接受它们。希望你总能找到方法撑过难关。
生活不会轻易放弃谁。
日子还长,多的是快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