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主讲的《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此前,这场讲座的海报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一片哗然,在某网络问答平台上引发了“真伪科学之争”。
各大报章和网络媒体大部分都发表大篇幅评论鞑伐朱清时院士,在我看来其实是小题大作,大可不必。
很多评论说朱清时院士身为科学家,不进行科普,反而传播伪科学,此言差矣。
为什么?
传播这些东西的不正是你们这个报章和网络媒体吗?
朱清时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讨论的是中医范围内的东西,谁规定物理学家不能去研究中医?不能够发表自己对中医的看法?不能够讨论中医的知识和内容?
整个事件,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迷信、科学、伪科学。我们是应该好好厘清一下这几个词语。
迷信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由此可见,迷信是对一种痴迷信任状态的描述或形容,而产生这种状态的对象有很多,包括神仙鬼怪、科学的、不科学的、伪科学事物。
科学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三大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伪科学
伪科学是已经被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证伪、但仍然当做科学予以宣传推广的理论假说或假设。
伪科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是由一个希腊词根 pseudo和一个拉丁词根 scientia组成。pseudo对应英文为 false,scientia对应英文为 science。关于伪科学(pseudoscience)一词的定义是有争议的,通常的定义是:自称为科学,但又不遵循科学方法的知识或理论。伪科学貌似科学,但无法用科学方法予以检验。在西方,骨相学(Phrenology),占星术(astrology)等被认为是典型的伪科学。20世纪中叶,卡尔·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的标准。比如:上帝创造了宇宙(God created the universe)。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证明,科学史上的假说或假设95%是错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假说或假设(包括被证伪的假说或假设)在人类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因此得出结论理论假说或假设本身就是伪科学。只有理论假说或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的情况下,仍然将错就错当做科学予以推广的,才可以认定为伪科学。
OK,了解清楚这三个关键词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朱清时院士研究中医,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被“别有用心”的人扩大化,甚至妖魔化。因为中医是不是科学,是否是伪科学,这个问题争议由来以久,目前在学界尚缺少一锤定音的权威。
二、朱清时院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中医的东西,这只是朱清时院士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之间的事,不能成为“科学界”攻击的对象,也不能成为伪科学派消费的对象。各大报章和网络媒体如此炒作,势必成为伪科学者的狂欢,也成为“中医黑粉”的攻击目标。
三、科学,一种认识世界的思路而已,既不等于正确,也不代表真理,认为科学无局限,认为科学能解决人类一切问题包括科学自身制造的问题,认为科学之外的一切都无价值,盲目地相信,过分地崇拜科学,也会成为拜“科学教”,这也是一种迷信。
对于整个事件来说,我们应该要十分警惕:
(1)迷信科学,本身就是走火入魔,病得不轻。
(2)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物构成,有人信仰宗教,有人信仰科学。还有人既不信仰宗教,也不信仰科学,但不妨碍他们承认科学的价值,也不妨碍他们正视科学的缺憾。或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科学。狂热崇拜科学的人,和狂热反对科学的人,表面上大不同,事实上是一路人。
(3)不破除对宗教、科学、实证、理性的迷信,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有些人纠缠于中医科不科学,丝毫不关心治病救人,把科学当成唯一标准,事实上非常可笑,因为实践远比科学重要,以抑郁症为例,安慰剂效应高达33%,跟很多药物疗法、心理治疗的效果并不多,还没有副作用。
(5)除了科学,还有其他,比如诗、艺术、历史学、心理学、进化论、宗教。认为可以把一切都通约到科学旗下,然后把所有科学不关心或关心不了的东西称之为伪科学,有科学素养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了解科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把科学当成宗教一样来崇拜,他们明白,科学是工具。
(6)在很多科技狂热的背后,你总是会发现一笔大生意。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只是希望,还有一大批打着科学旗号的欺骗和敛财。
(7)科学不等于正确,正确不等于可行,而人生需要的是可行,甚于需要科学和正确。
以上文字,部分得益并摘抄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好古叟的微博,日常学习中在您的微博收益良多,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