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毒疫,天地阴阳失调,而我个人身体土木相乘。先有亲人去世,胃病缠身,肝郁气滞,腠理血淤。后遭考研落榜。环顾之,人生际遇皆是忧思悲恐惊。由于胃病,神经衰弱,人也变成喜怒无常。
所谓的胃病,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病,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它会影响饮食,出现胃酸、胃胀的反应,为此自己也吃过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不同的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分泌,而效果鲜少。
直至幸遇中医,辩症为肝郁气滞导致的脾虚,得到些许扶救,治疗中内心渐渐认同那种阴阳五行的价值观,开始对人体的藏象经络、中药的性味归经、方剂的君臣佐使产生认知的兴趣,甚至关于《易经》及其衍生的命、相、卜、山、医,思想上也产生很大的改观。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是大量感性思维堆积出的经验,绝不是医疗器械量化的结果。这必然导致中医的教学和传承难以大规模培养人才。中医师鱼龙混杂,技术高低参差不齐,又有大量保健品打着中医的旗号干扰视听,迷惑社会对中医正确的认知,这可能是中医被黑的重要原因。
至此,求医不如求己,我萌发了自学中医的想法。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要了解中医的整体框架,继而学习辩证。由于是网课学习,短期内培养不出脉诊的感觉,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专注学习舌诊。与此同时学习《中药学》和《方剂学》,明白中药的性味归经和方剂的君臣佐使。然后深入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古籍医书进行研究。
学中医给我的最大帮助不仅仅是它的中药方剂改变了我的身体,更多的是它背后那一套来源于《易经》的关于天文地理人事的思想。那套思想理论培养了我自己关于健康养生节用的观念。养生要养心,养心先养德!
中医的手段是术,思想是道。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而要搞懂中医,必须以一种朴素的态度和唯物的思想,去学习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