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许多人都是以空间与事物的转换来作为生活的定义。工作与家里,或是事件、物体的转换,一天下来拼成年这就是生活,而生活的本来就是自己的心,而这个主人却被忽略了,反而以客人作为生活的主人,所以,我们经常觉得累,觉得想挣脱,但每天同样的重复。有许多人,一听到正念,好似就被定义上了宗教,尽管这本书是宗教行者所写,但这本书的应用适合所有人,当我们本能的赋予了色彩以后,就人为的将事物设置了围栏,也让自己或多或少的将自己变成了围城,不管是在里还是在外,总会有一个区域你一无所知,甚至是你的空白。
如何能找回自己,正如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行者无有心的观察,那么走也就成了僵尸般的行走,因为心里失去了心的领受,只有事件与烦恼缠心,使我们忽略了许多风景。我们需要呵护自己的心,而此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文字,而是真的具足实用的力量,作为修学,生活中的改进,需要文字来引导我们前行,以达到我们需要的境界,如同,一个人的游走,需要有船来为我们做工具,而正念,就是这样的一个工具,如同船一般,通过对它的观察,使我们能够活在当下心的觉知中,如同下雨天听到的雨声,及湿润的感受。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禅师写这本书,本是一封特殊的信,与弟子的长信,后来作为书出版,利益大众。禅师将佛法生活化的解读,并没有失去真谛,但却如此朴实,浅显易懂,如同一位老者与你的交谈,没有深奥的文字,似乎生活里的茶饭之事,却能懂得如此不可思议的道理,如果照着去做,还能遇见自己最好的生活。
日常中的正念
每天我们从早到晚,都在没有正念的状态中生活着,你也许不承认,会以为我有啊,我知道我该上班养家,我要注意说话,不要得罪领导,等等,这些固然是正确的,但这里讲的正念远比这些要更精细,当你的闹铃响起时,你要知道闹铃在响,当你起来的时候,你要清楚的知道你在起身,脚触碰地面,刷牙、洗脸、吃早饭、乘车、甚至在行走时当知脚落地的状态,这才是正念的觉知,如实的知道当下的身体所做的行为,如实的觉知身体的感觉。书中举了个例子:吃桔子,我们常常是这一瓣吃在嘴里,手在撕下另一瓣,当这一瓣刚咽下这一瓣已经入嘴了。比如吃饭,嘴里的饭还在咀嚼,勺子已经勺下一勺,甚至还在菜盘里夹菜,这一切,如果正念的觉知的话,我正在咀嚼桔子,感受甜汁浸润喉咙,等咽下后,再感受手在撕下桔子瓣,再放入嘴里感知。书中说:一个桔子有很多瓣,如果你懂得好好吃哪怕是一瓣,你大概都会懂得好好的吃整个桔子。但是,如果你连其中的一瓣都不会吃,那么你是不懂得吃桔子的。
也就是说,在吃桔子里,如果我们脑子里想着其他事情,那你吃的是那件事情,你就会这瓣还在嘴里,那一瓣已经又送进了嘴,我们每天都在未来心中消耗时间,这样的日常中,我们无法体会到生活的质感,甚至 ,我们还会感觉到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自己的心的当下,保持安祥的正念具足的当下,你会变得从容,如流水的声音,可以聆听,工作时电脑键盘的声音,都会成为我们正念的好助手。训练心念回到当下,此时此刻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过去的与未来的,都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学会训练自己
懂得让自己养成习惯,是一种保证,一种美好生活的保证,如果我们足够努力与勤奋,那么每天若干时间的他配,都会以正念练习为衬托,如睡觉时,手机影响我们的正念,放松及回到当下的角色,我正在睡觉,于是相当于给自己一个关机仪式,告诉自己放下一切,当下思虑渐歇,得以入眠,当晨起时,也是一样,深呼吸等方法的随自己方便用,可以更好的唤醒自己,正念可以让每个当下,没有焦虑,只有当下的心念,其中书中还介绍的两种比较好的安心之法,如数呼吸与随呼吸,数就是数着次数,随就是随顺呼吸的进出,随其行走观察。在这个状态里,尽量让自己变得安祥,书中说:“洗碗时,你也许会想着待会儿要喝茶,因此尽快地把碗洗好,好坐下来喝茶。但是,那意味着你在洗碗时,根本没有活在当下。在你洗碗时,洗碗应当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当你喝茶时,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的事,这一样一天下来,都保持正念,一举一动都是仪式、典礼。”这样我们每件事都会变得从容有度,内心也是安闲祥和。
通过读此书,也许,你会觉得有些事太麻烦甚至啰嗦,以至于我们会觉得太过繁锁,可这其中,会让我们真正的随着引导放松,以书中语来结束吧:“试着培养自己的定力,创造内在的平静和安详喜悦,你就会摆脱焦虑不安,享受彻底的休息,让心安静下来。你会感到焕然一新,对事物将会更有广阔、更清醒的认识,你内心的爱也会更深、更强,你对周遭的一切就能做出更有建设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