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大约是2012年的事情。那时候,我正在太原上大学。在此之前,我也曾试读过两次,可每次都是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无非是《红楼梦》一书晦涩难懂,读起来较为费劲,且索然无味。
即便是这一次,我也是下了大决心,才勉强将整本书读完。
读完后,依旧是懵懵懂懂,理解的不大深刻。但较之以前,总算对《红楼梦》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亦产生了些许兴趣。趁着这股兴趣,我读了第二遍。
第二遍,我读的很仔细,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我记住了书中很多诗词和段落,也搞清了《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的含义,和每首判词对应的人物。
较之第一遍,我又对《红楼梦》增添了一份兴趣。她就像一位蒙着数层面纱的少女,当我一层层揭开后,才真正看到了她的“美艳”。
2
上述两遍,我读的都是通行本,即曹雪芹与高鹗著作的版本。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红楼梦》不止一种版本,而是有差不多二三十种。在这些版本中,主要的版本有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等十二种。
由于《红楼梦》版本众多,在研究过程中,衍生出了一个红学分支——版本学。
关于这些本子的关系,红学界有一个普遍的认识,那就是都出自于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至于诸本之间的差异,大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通过研究,这些版本虽然有些差异,但在整体上是互相补充的。
因此,有些人认为,其实曹雪芹当年是写完了《红楼梦》的,不过在传抄的途中,后面的稿子遗失了而已。
现今,广为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版本,乃是高鹗和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的,史称“程甲本”。程甲本前八十回也是一个抄本,但删了几乎所有的批语,其后四十回,有说是高、程所续,有说是另有其人,高、程只是整理者,不一而足。
乾隆五十七年,高鹗与程伟元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八十回作了大量的修改。该版本在大陆影响不大,现今只在台湾地区流传。
3
后来,我又找了《胭脂斋重评石头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周汝昌解读红楼梦》等诸多与《红楼梦》有关的文学书籍来读,渐渐地,我知道了《红楼梦》中的许多秘密。
比如秦可卿的身世之谜。
秦可卿此人在《红楼梦》中的笔墨并不多,但她十分关键。刘心武把她比作开启《红楼梦》宝典的一把钥匙,我觉得毫不为过。
秦可卿是宁府正派玄孙贾蓉的妻子,比贾宝玉小一辈,因此,称贾宝玉为宝叔。她的父亲叫秦业,任营缮郎,是一个底层官员。她是秦业从孤儿院里抱回来的。这也正是她身份的可疑之处。
我们来了解一下贾府其他媳妇的身份,你就明白了。贾宝玉的妻子是薛宝钗,而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贾琏的妻子是王熙凤,而王家亦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除此之外,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贾宝玉的祖母史太君,无一不是出自于钟鸣鼎食之家。
由此可知,贾家娶媳妇是讲究门当户对的,何况贾蓉是宁府的正派玄孙。因此,秦可卿的身份,绝不会是一个小小的营缮郎的养女。
关于秦可卿的身份,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后面我会专门写推文的。
4
其实,《红楼梦》最大的魅力之处,尚不在此。
它之所以被后人不断传抄、研究,是因为它能将每一位看似渺小的人物,写的极其丰满,并赋予他们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贾瑞、鸳鸯、刘姥姥等。
读《红楼梦》时,我感到很开心,很充实。它给了我很多。我在网上写小说,也是受了它的影响。虽然我的小说,读者不是很多,也并未产生什么效应,但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后来,我工作了,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但我还会挤出时间来读《红楼梦》。这也是我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
我写关于红楼梦的公众号,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写、想说,而且这种感觉很强烈,于是,我就写了。
——2017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