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我们是直立行走的猿猴,而非堕落凡尘的天使。-扬•马特尔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四大痛苦与生俱来,谁也无法逃脱。《葡萄的高山》讲述人生四大苦的故事,关于失去、关于信仰、关于爱、关于寻找的故事。生活中,有一天突然失去亲人、爱人、孩子你该如何面对?
哭泣,流泪都无济于事。
第一个故事中托马斯的哭泣:他哭泣,是因他丢了工作,今后该何去何从,该怎么维持生计?他哭泣,是因为他发现了一尊十字架苦像,而他其实已经不在乎它了。他哭泣,是因为思念父亲,他哭泣,是因为思念儿子和爱人。他哭泣,是因他杀死一个孩子。他哭泣,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
第三个故事中彼得的哭:为什么要哭?哭有什么用?什么用也没有。哭只会模糊视线。
三个故事看上去毫无联系,用大猩猩做为引线串联交织在一起。第一个故事中托马斯找到的十字架苦像,上面不是耶稣,而一只大猩猩。第二个故事中住在葡萄牙高山上普通人拉斐尔死后,在尸体的解剖时,在他的胸腔中发现一只猩猩。第三个故事,退休后加拿大议员彼得买了一只大猩猩回到葡萄牙的高山区,那是他出生地方。
听起来让人觉得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经过作者巧妙的安排,品读过之后,回味之余,和现实之间又并无违合感。作者扬*马特尔在继《少年pi的奇幻飘流》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力作,对于生活难以承受的痛苦打击,如何找寻真实的自己,他没有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更多带给读者是对生活的哲思。
故事一:无家可归
我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动物。这就是我们,我们只有自己,仅此而已—我们与上帝之间并不存更神圣的联系。~扬•马特尔
托马斯在几天之内失去爱人、儿子和父亲。面对突出其来接踵而至的痛苦,他一时之间无法应对,痛苦如影随形,他选择用倒立走路来反抗生活的痛苦。直到他在自己工作的博物馆发现乌利塞斯神父的日记,提到他创造的十字架苦像,遗失在葡萄牙高山区的某个教堂。他找富有的伯父借了一辆汽车,带上乌利塞斯神父的日记,独自开车踏上了寻找十字苦像之路。
他在这位神父身上看到一个因为遭受痛苦而变得完美的人,一个榜样。如果遭受痛苦却逆来顺受,你一无是处;如果遭受痛苦时雷奋起反抗,你就是个了不起的人。这就是他要做的:他要奋起反杭。他要向葡萄牙高山区前进,不达心愿誓不罢休。
可是不能面对痛苦的的人是得不到救赎,信仰应该给予人力量,而不是带领人走向迷茫,托马斯带着一个错误的目的,到达葡萄牙的高山,路上还撞死了一个小男孩之后逃跑,也顺利的找到了乌利塞斯神父的十字苦像。他还是一样痛苦,还是没有得到救赎,归途中找不到回家的路,。当你出发点就错,走到终点自然还是错,更加无法挽回的错。
痛苦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它会让他开窍吗?他会因此有所领悟吗?现实告诉他,逃避痛苦不会让他开窍。
世间是否真的有上帝的存在,上帝为什么要夺走爱人。他无数次的问自己却找不到答案。以为找到只要找到十字架的苦像,只要倒立着走路,就可以找到自己。一路上他时常迷路,迷路的原因多种多样,迷路的状态和迷失的感觉却是相同的的:麻木,恼火、倦怠、绝望。
他在到达葡萄牙高区的最后一座教堂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如果他尽快离开,这一切便可如同没发生一样。现在这场事故只存于他心里,它是一道私人的印记,一道只留在他良心上的刻痕。除了他,没人有谁会在意。看啊,风依然在吹,时间依然在流淌。况且,只是一场意外。它就这么发生了,他毫无恶意,对过程也一无所知。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由,发生的事故真实存在,你逃避不了,就算找到心心念念的十字架苦像,也完成不了自我的救赎,而是更深的沉沦和迷失。倒立行走的方式不正常的方式,只能让自己被人视为异类。他的叔伯父可以给他物质上的支持,却无法帮他冶愈心灵上的伤。
托马斯最终到达了葡萄牙的高山区,也找到乌塞神父的十字架苦像,可是他看到上面是一只黑猩猩!一只猿猴。依达尔文进化论来说,人本身就是猿猴进化而来。
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我想更多的留给读者的是思考。面对人生无法避免生离死别之苦,意外事故,该如何应对……是祈求上帝、逃避,还是想报复上帝,似乎都是不可取的。
故事二:归途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里闪闪发光的小太阳。当那个太阳熄灭时,黑暗只属于父母。~扬•马特尔
病理医师的欧塞比奥*洛佐拉,原本和妻子玛丽亚是一对幸福的夫妻。玛丽亚喜欢阅读,是一个话唠,性格乐观开朗,她认为:写作是个熬鸡汤,阅读是小口喝鸡汤,只有话语才是香喷喷的烤鸡。一天傍晚,出去散步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妻子的死对欧塞比奥打击很大,经常工作到通宵。有一天深夜,他接待了一位来自葡萄牙高山区的和妻子同名也要玛丽亚的老妇人。
用箱子拎着死去三天的丈夫拉斐尔的尸体,要求欧塞比奥做尸体解剖,她想知道死因。还告诉欧塞比奥她和丈夫的故事,以及在她们老年得子后又意外死去5岁儿子的痛苦的经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悲伤对她来说是一种长了很多只手却只有几条腿的怪物,它跌跌撞撞,拼命的想扶住什么。却什么也扶不住,。
玛丽亚在坚持从脚开始,解剖自己死去的丈夫。开始回忆他们从相识到结婚,直到丈夫拉斐尔的忽然去世。让她回到现实,接受痛苦,也找到了回家归途。
故事三:家园
作为加拿大参议员的彼得,在妻子克拉拉离世,儿子本离婚,唯一的孙女被儿媳带走,妹妹也和他不在一个城市,平时也有偶尔通电话,几乎也很少见面。虽然在生活在渥太华的高级别墅内,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他却放下渥太华的一切,买了一只大猩猩与自己为伴,为照顾大猩猩,选择回到与世隔绝的葡萄牙的高山区,那是他出身地方。
葡萄牙高山的人们生活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当妹妹打电话问他还习惯吗?他的回答:特蕾莎,我想我们都在寻找那些赋予人生意义的瞬间。这里与世隔绝,我随时都找到那种瞬间。每一天都如此。彼得在和大猩猩处中找到一种人与人之间才有的爱,期待对方关注,期待对方回应;和热情、乐于助人村民相处中找到生活久违的快乐。儿子本在假期来到葡萄牙高山区看望他,一起度过父子之间久违的快乐时光。
彼得在大猩猩奥多一起散步的途中,心脏病发安然在死在奥多的怀中。奥多在彼得身边半小时后,便离开了。因为大猩猩奥多只活在当下。在时间的河流里,他既不关心上游的源头,也不在意下游的沙洲。对彼得来说,回顾人生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每一个现在都是逝去的光阴中磨砺出来的。这也是人和猩猩的不同吧。
有时候人在面对痛苦的时候,似乎不如一只猩猩洒脱。作者把现实中人生面对生活痛苦、无助和焦虑用三个看似不相关却用猩猩将他们串连起,人在进化过程中从智商到情商早已超越猿猴。似乎失去了最初的快乐,在生活中疲于奔波到忘了时间,以为自己过得很充实。当生活中发生突如其来、又无法逃避生离死别的痛苦一下失去了抵抗能力。
人生万千,世事无常。不必让自己停留在过去的痛苦中沉沦,勇敢面对痛苦,坦然接受现实,活在当下,心中有爱,家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