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真不是装x:《古典音乐一本通》书评

这个星期给大家带来一本真正轻松的书,《古典音乐一本通》。

我读书是有些轻微洁癖的,其中的禁忌之一就是xx天学会xxx,一本书看懂xxxx这类书名的书。但是这本《古典音乐一本通》是个例外(好像也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作为多年的音乐爱好者,我对古典音乐有过很多零零星星的美妙体验。能有这样一本书来帮我梳理一下这个领域的脉络,我是很感激的。

这本书按分类属于一个被称为“文普”的类别,名字是从“科普”借鉴过来的。现在市面上这类书的数量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虽然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我是很高兴看到这个趋势的。我们这代人,包括我们的父辈,都是有人文教育缺失的。如今可以通过这样的门槛比较低的书籍做一些弥补,过后或进一步探究或浅尝辄止,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还是和最初的人类一样,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志同道合的朋友,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幸福简单的生活。这些生而为人的非理性诉求,只有人文和艺术能帮助我们。Don’t get me wrong,我自己就是一个技术工作者,我不反对科技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但是每当我看到街上手挽着手却各自看手机的情侣,就会产生“我们究竟都干了些什么”的疑问……扯远了,我的意思很简单:有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是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今后我会尝试多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文普”书(不客气!lol)

回到本书。本书的作者阿申,是我家乡一个调频电台的一档叫《阿申爱乐》的节目的主播。在知道这个信息以后我非常努力的回忆了一下小时候听调频收音机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过这个节目。在脑中闪过了各种点歌台和情感咨询节目的碎片之后只能宣告放弃。书的风格非常风趣,名人小故事不断。但同时对知识的整理也做的不错,下面我会带大家领略到。

这本书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古典音乐的各个时期的作曲家和作品的特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近现代音乐。如果你只有10分钟,可以看一看古典时期叫“古典不古板”的那一节,了解古典音乐的全貌:

狭义的古典音乐:

西方音乐史具有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古代音乐”(以古希腊及古罗马为代表)、“中世纪音乐”(约十世纪至十四世纪)、“文艺复兴”(约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古典时期”(1750—1830年)、“浪漫时期”(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近现代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今)。不难发现,西方音乐史上有一个时期就叫做古典时期,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匠巴赫去世(1750年)到贝多芬去世(1828年)为标志,而这一时期创作的音乐便称做古典音乐。

古典时期的音乐具有很鲜明的色彩,其核心实质就是平衡性与规律性。所谓平衡性,就是由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强调的对比(由于各声部之间互为模仿,相似度高,故只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区分主次)转为主调音乐中各次要声部服从主要声部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所谓规律性,即音乐的发展变化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主要体现在曲式与旋律上。一般而言,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如同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有严格的格式规范,绝不能逾越(如奏鸣曲式中各部分构建的衔接转承、协奏曲各乐章华彩乐段的运用等),这种规范到了浪漫时期尤其是近现代,能够老老实实遵守者已是凤毛麟角了;在旋律上,绝大多数古典音乐都具有周期性反复的特点,亦即每两小节(或是两小节的倍数,如四小节、八小节)反复一次。

广义的古典音乐:

广义的古典音乐其实就是经典音乐之谓。在这里,“年头”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许多现今仍在流传的古典音乐,当年也许并不怎么起眼,但是经过时光的淘洗,越来越显其价值。如巴赫的音乐在其去世近百年后由门德尔松发掘推广才为世人所知。历经祖祖辈辈各色人物反复质疑讨论之后仍保存下来的东西,一定有其存世的理由。

再者,作为人为的划定,古典音乐总是与通俗音乐相对而言的。这两大阵营彼此是敌人,仿佛具有不同戴天的仇恨,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其实,从音乐发展史上看,随着社会环境及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变,其对音乐形式与内容的追求也在不断地调整。那些当年俗不可耐的流行音乐,也许很多年后就变成古典音乐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歌剧与交响乐大行其道的维也纳,只能算作是流行音乐,但在今天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麻雀百年之后都能变成凤凰,流行音乐变古典音乐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必须具备音乐艺术的所有属性,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并为不同时代的人们乐于接受。

这狭义广义两种理解说清了两件事情。一方面,广义的古典音乐,解答了我们究竟什么是古典音乐的疑问。答案其实可以归纳成我非常敬重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老师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古典音乐在两百年前也是流行音乐,只是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今天被我们听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从英语更准确的翻译也许应该是“经典音乐”。但是这种“时间的考验”也是有“准考证”的。古典音乐家们在内心其实有一个隐性的共识:所谓音乐,只能是乐器演奏。也就是说唱歌不被认为是一种纯音乐,而是音乐与文学的杂糅,是一种相对来说更浅的艺术形式。本书中也提到:

这种观念在古典音乐家心里根深蒂固,只是通常不表露出来,怕招人嫉恨。

按这个意思,周杰伦以后成古典音乐家够呛,但是久石让就还有戏。正经的说,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的。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听歌曲尤其是听通俗歌曲的时候,由于歌词的存在体会到的往往都是非常具体和直白的情感,没有很多的层次和空间感,比如周杰伦的《告白气球》里方文山会写

亲爱的 爱上你 从那天起
甜蜜的很轻易
亲爱的 别任性 你的眼睛
在说我愿意

这已经把意思基本写死了,留给听众唯一的发挥空间就是这个“亲爱的”长什么样。不少现代通俗音乐作品还会配上MV,让你连脑中对人物的想象都省了。

但是听古典音乐的感受却是非常抽象和多层次的。比如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尽管主题的旋律非常容易follow,让人一瞬间就能有一种发自心底和全身的共鸣(传说中的听得起鸡皮疙瘩…)。但是你确很难具象化,或者说去描述这段旋律给你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画面,以及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段旋律会“这么好听”。这一点和哲学、佛学领域对语言的看法是相辉映的。维特根斯坦就曾经在《逻辑哲学论》里讨论了语言的一些意象功能和局限性。《老子》和禅宗佛教也认为语言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对“真实”的认识的一种障碍。

简单的说,古典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抽象的美感,把具象化的东西留给了听众自己的体验和想象。所以听古典音乐是一个创造过程;相反带歌词的通俗歌曲,会尝试为听众明确的表述具体的情绪和画面,让听众产生直接共鸣,更注重简单直接并且准确的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狭义的古典音乐,则帮我们梳理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发展阶段,如代表的音乐家,曲式和和声手法的变化,以及一些大家熟悉的音乐作品。

  • 古代音乐
  • 中世纪音乐
  • 文艺复兴
  • 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复调音乐;《勃兰登堡协奏曲》《四季》《弥赛亚》……
  • 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主调音乐、规范化曲式;《安魂曲》《月光》《悲怆》……
  • 浪漫时期: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德彪西;突破曲式的限制、表现个性;《天鹅湖》《卡门》《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近现代时期:勋伯格、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无调性音乐、实验性音乐;《华沙幸存者》《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春之祭》……

顺着这个脉络,这本书里介绍了各个音乐家的生平,各类轶事,提到了他们的代表作。大致跟下来一遍,即使什么都没记住,也会领略到古典音乐世界的宏大和深邃。如果能找到书中提到的作品听一听,就会有更多的体会了。

后面的几部分工具性相对强一些,我也就不详细介绍了:第二部分简单综述了两个支线:歌剧,和乐器;第三部分是按作曲家索引的作品赏析(这部分有个遗憾是提到的作品都没有编号。我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不少赏析的作品没有找到);最后一部分讲了人在生活中听音乐的历史、礼仪等等。大家如果能抽出碎片时间读一读,也会有不少收获。

最后谈一下读这本书的两个和主题无关的体会。

第一个是作为一本按时间线记叙的书,这本书的第二章”巴洛克时期“在时间上就已经到了17世纪,和中国的康熙雍正乾隆“清三代”的时间接近。这是读西方的人文艺术历史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他们往往在希腊的辉煌过后,就只能草草交代几句自己不幸的“黑暗年代”,然后快进一千多年才有新的话题可以延续。这种现象在我读过的西方哲学、心理学、甚至是数学历史的书里都非常的一致。我们都知道这一千多年的中世纪是怎样的一段历史,但是如果你读惯了中国历史,习惯了在书籍阅读过程中经历”线性“的时间流逝,就还是会唏嘘西方这一页一千年的白纸,然后感叹他们在如此短暂的数百年里取得的成就。

第二个是作者在书中穿插的名人小故事带来的。通过这些故事我体会到古典音乐家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等这些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和我们一样的凡人。他们也有的性格平和有的乖戾易怒;也有的从一而终有的有”生活作风问题“;他们也有的委身权贵,有的经济困难;他们也有的运气不好娶到挥霍无度的老婆或是河东狮吼的悍妇;他们也有染上疾病遇到庸医结果落下终身的病根。当”神“成为”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更多的同理心去体会他们的作品里蕴藏的生活境遇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些生活的细节里感受到人类传承和发展的不易和偶然性。即使是三岁就能参与弦乐四重奏的莫扎特,也没有一出生就全身放光百毒不侵。回溯历史我们总是很容易的在人群里发现那些最杰出的,改变我们今天生活面貌的人。可是如果回到当时,你会不会嫌弃隔壁的一个小孩总是弄出一些你听不懂的怪声音,弄得自己睡不好觉?如果你跑到隔壁去敲门把那孩子大骂了一顿,从此你的日子就清净了,可是你会不会就改变了历史?所以对那些我们不理解的疯子们,也许我们也应该多一点耐心和谦卑吧。所谓的”正常“,很多时候是对时代发展的阻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