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有所作为,却不是有心为之。上义之人有所作为,但却是有心作为。上礼之人想有所作为但没人回应,于是扬臂强迫人服从。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需要“德”,失去了“德”而后才需要“仁”,失去了“仁”而后才需要“义”,失去了义而后才需要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开端。那些自己认为自己先知先觉的人,只是知道了“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居于忠厚,不居于浅薄;居于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轻薄虚华而取其朴实敦厚。
[超然解析]
存善念,行好事,说善言。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是凭良心去做的。用这样的方法做提升自己的道德。这是一种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实操。从而让自己更接近道。道,如果是凭良心说话,凭良心做事的话;那么德,就是凭良心说话,凭良心做事的结果。
老子说“礼”是祸乱的开端,是因为人们因为失道,失德,失仁、失义之后,不得不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过错在于人失去了道德,丧失了仁义。而不在于礼。礼本身没有错。当人们心中有道德的时候,仁义礼自然而然就有了。也不用受礼的束缚了,就获得自由了,得到了大自在。
虚心使人进步,当人一不虚心,就会骄傲,一骄傲,就会浅薄,一浅薄,就会出差错。所以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虚心,才能听得进别人所说的话,才能让自己取其忠厚朴实,而去掉虚华表面。那么什么叫谦虚呢?谦虚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不卑不亢,这样说话做事才能实事求是,才能接近客观,接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