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是非常重要的骨折,虽仅占全身骨折 1%,但该部位手术质量对下肢功能的恢复程度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该骨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1.胫骨平台骨折诊查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注意腘动脉损伤。
对胫骨平台骨折及股骨髁部及髁上骨折病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足背动脉的认真检查,如果发现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一定考虑到并需进一步B超或造影检查查证腘动脉损伤。如果漏诊,后果非常严重!有血的教训!知道并牢记这一点,应该是各位医生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最大收获。
2.警惕有症状体征、但平片正常者,必要时做三维重建CT及MIR,以防漏诊。这是创伤骨科特别强调的易漏诊的拍片检查三大陷阱之一。另外两个陷阱是:1)股骨干骨折病人一定要拍股骨近端X线片,避免遗漏合并股骨近端骨折;2)踝部骨折病人一定要拍小腿全长X线片,避免遗漏腓骨近中段骨折,引发分型错误而致治疗不当。
3.对关节内骨折,包括胫骨平台骨折,均需常规做三维重建CT及MIR,并建议有条件者做三D打印骨折模型,有利于更精确的进行骨折分型及术前计划。认真细致的术前计划非常重要,坚决反对“先切开看情况再说”这种粗枝大叶的态度。
4.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有三种:Schatzker分类、AO/OTA 分类、三柱分类。对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反复多次学习将其了然于胸。1)Schatzker分类分为6型:Ⅰ-Ⅲ型为外侧平台骨折,约占 65%,一般均较简单,依次分别为劈裂、劈裂加塌陷、单纯塌陷骨折。Ⅳ型为内侧平台骨折,约占 15%,多有复合损伤,虽有时看似简单但常属复杂骨折,需要警惕。Ⅴ、Ⅵ型为内外侧平台双骨折,占约20%,其区别:Ⅴ型为髁间部分仍与远侧主干部分相连,Ⅵ型髁间部分也骨折。
2)AO/OTA 分类:胫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为关节外骨折,不属于平台骨折。B型为部分关节内骨折,其本质意思就是指至少有部分平台关节面与远侧胫骨干相连,B1型为外侧或内侧平台劈裂骨折,B2型为平台塌陷骨折,B3型为平台劈裂并塌陷骨折。C型是完全关节内骨折,本质意思就是指没有任何平台关节面与远侧胫骨干相连,C1是关节内及干骺端均简单的骨折, C2是关节内简单、干骺端复杂的骨折,C3是关节内及干骺端均复杂的骨折。
3)三柱分类:将平台分成内侧柱(内侧平台前中部)、外侧柱(外侧平台前中部)及后侧柱(内外侧平台后部),后侧柱又分为后内柱及后外柱。该分类是上海六院罗聪风教授首先提出的,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业界越来越重视后柱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5.根据骨折情况及分类选择手术切口,确定钢板类型、数量及位置。一般情况下,
1)Ⅰ-Ⅲ型外侧平台骨折选前外侧切口,复位后在外侧放钢板固定。
2)Ⅳ型内侧平台骨折选前内侧切口,复位后在内侧放钢板固定。
3)Ⅴ、Ⅵ型内、外侧平台双骨折选前内、前外侧双切口,复位后在内、外侧放双钢板固定。也可酌情在复杂侧放一块厚型钢板,通过钢板上螺钉或钢板外空心钉来同时固定对侧平台骨折。
4)如果上述骨折并有后柱骨折,在平台后侧有较大骨块并明显移位或有此倾向,且用前内、前外切口无法将其复位,或复位后侧方钢板上的螺钉不能很好将其把持固定时,目前提倡再做后侧切口将其复位并在后方用钢板固定,酌情选择后内侧、后外侧或后正中切口。
5)Ⅰ-Ⅳ型均是B型骨折,其对侧骨质尚完整,可选择薄型解剖锁定钢板(施乐辉B型钢板)固定,其长度不要求过长,远端甚至仅超过骨折线1-2个钉孔即可。
6)Ⅴ、Ⅵ型多为C型骨折,其对侧骨质不完整,至少要用1个厚型解剖锁定钢板在较碎一侧固定,其长度必须足够长,远端至少要超过骨折线3个钉孔或6个皮质以上螺钉固定,如此即可将C型骨折转化成类似B型骨折,然后酌情在对侧放1个薄型钢板加强固定,或不放钢板,仅靠本侧厚钢板上的锁定螺钉支撑固定或用钢板外空心螺钉固定。
7)双切口时,注意切口间隔>7cm,尽可能不用三切口、三钢板,酌情采用微创技术复位,及通过钢板、空心钉组合固定,使切口、钢板减少或减小。
6.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为此尽量做到
1)恢复关节面平整(解剖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维持);
2)强调平台力线、宽度恢复(注意防止内外翻畸形,对纵裂骨折加压后固定);
3)内固定强度要足够(至少必须要达到能承受早期非负重锻炼的强度);
4)膝关节早期无痛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要早、负重要晚)。
7.本病例诊断为:左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Ⅳ型;AO/OTA分类:41-B33;三柱分类:内柱劈裂、后柱塌陷。术者选择前内侧、后正中双切口,在内侧放置较大的解剖钢板固定内侧劈裂骨折,在后侧放置较小钢板固定后侧塌陷骨折。该手术符合上述原则,是比较规范的手术治疗,因此疗效很好。当然对后柱局部塌陷骨折,不上小钢板固定也是可以的,选用后外侧切口复位并钢板固定,也是可以的,这由术者的经验和偏好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