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不高。我们常常采取课后补救的方式,增加教学时长,增加训练强度。相信:醋坛泡久了总会酸。这种方法确实能起到短时间的效果,甚至立竿风影的效果。但长期透支师生的时间与精力甚至身体,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美好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心理。学生之所以会基础差,习惯不好,很大程度就是从小没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差。因此提高学生成绩,长效的办法是提升课堂效率,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同时也还给老师。呵护教育的美好,就是呵护生命的美好。
“一课一得”就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一课一得"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
"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使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便于教学与学习。具体来说,"一课一得"中"一得"的"一"指的是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而"得"指教学目标要聚焦,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一课一得"是每节课要有一个核心目标,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收获)。最终通过一节节课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明确提出以"一课一得"策略教学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
二、"一课一得"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情
老师设置教学目标往往从课标、教参、教材出发,以名师经验为参考,设计出来的目标没有脱离了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随意而盲目的,是分散而杂乱的。只有一节课的目标,没有周目标,没有学期目标。没有考虑一节课的目标处于学期目标的什么位置。如果遇上频繁的考试,则一切目标都止于考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掌握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等。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教学目标设计才能深浅适度、难易适中、多少适宜。
(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突出“习得”
"一课一得"的"得"实际上要解决的是知识的能力化,也就是使学生习得目示设定的知识、能力或情感。老师以“灌输”“讲授”为主,课堂是沉闷的,学生所学是肤浅的。以老师讲授为主,带来的效果老师的自我安慰。满足于完成了教学过程,而忽略了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因设置学生训练的环节,应调动学生思维,缴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讲精练。“讲”突出目标,精确讲解,有效点拨。“练”突出能力,针对训练。练要设置分层目标,分层活动。可以安排小组互助学习,以兵教兵方式实现所有学生有“得”。
(三)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体现“精准”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有没有“得”,“得”了多少?需要检测。检测的手段当然是“作业”。现在有种趋势很不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失去作业的本来目的。造成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也不高。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所得,达成学习目标。把以作业布置与批改应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作业目标精准,就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作业形式精准,根据目标是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性或者根据目标是记忆性、理解性还是运用性。采用不同的形式。
再次作业数量精准,根据目标掌握须达到的程度,确定作业数量。例如抄写字词,抄三遍能达成目标,就不必要抄十遍。
第四作业层次要精准,根据学生不同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如文言文教学,优秀的学生能读通读透则布置人物评价,思想感悟等作业,后进的学生读懂都困难,则布置实词积累,句子翻译的作业。
(四)教学检测的设计要实现“过关”
任何教学目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阶段性的复习巩固、考试检测。现在有种现象很不好,所考非所学。老师为了省事,往往从网上,或资料上拿来现成的试卷,结果所考内容与目标脱离,与学情脱离,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过关。于是重复性的考,反复的考,所学目标无法过关,而无关内容又反复考。
教学检测需要下功夫自己命题或精选命题,围绕目标,转绕学情。精准检测出学生是否过关,对过关的学生,增加新的内容。对未过关的学生,再讲,再练,达成过关。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句于漪老师经常说的话蕴藏着对于教学的追寻和对教学的坚守。我们在教学的路上追寻高效,就是追寻师生教育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