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简书上的文章和知乎问题,做了点小思考,这里做一下记录。以下是引用的2个文章的出处,以备自己日后查看。
从几个纬度去尝试做一下分析:
1、数据纬度:需要看一下有多少人在一段时间后,对过去的朋友圈内容进行“私密”、“删除”的操作。我个人及周围朋友,会对一段时间之后的内容做私密-即自己可见处理。
还有一个数据原因和分组可见的功能的数据增量拐点得出:在什么时候大家开始用分组可见了?或许就是半年左右吧。半年以前是不是很多人对朋友圈都是所有人可见?干脆做个一剑封喉呗。
(虽然我觉得这套产品未必是直接从数据输出的产品结论)
2、从人性角度:半年或许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但人性或许是有:
-针对个人,确实是有“过去的自己不堪回首”,为自己的过去做一些保密的状态,保留点隐私;
-针对新加的朋友,不愿意让新朋友看到自己太多的过去;
对此角度,略觉得勉强,还不如分组可见来得直接。
3、我觉得最重要是微信关系的发展、产品发展的角度:
以前微信大部分是从通讯录、好友、同事等来进行添加,大部分是朋友关系,看到我的生活没太多关系。可是现在微信上的关系,已经突破了熟人圈,会加到陌生人,比如多少也会遇到办个车险,加个微信把资料发过去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对陌生人去透露自己过去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