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七年(公元853年)
1、
春,正月十七日,皇上在圆丘祭天;赦天下。
2、
夏,四月六日,皇帝敕令:“自今往后,法司处刑,应一律用平常棍棒。杖打脊背一下,可折合为杖打臀部十下;杖打臀部一下,折合为笞打(用竹板或荆条)五下。让官吏用法有标准。”
3、
冬,十二月,左补阙赵璘建议取消来年元旦朝会,只登临宣政殿接受祝贺。皇上问宰相们意见,回答说:“元会大礼,不可废除。何况天下无事。”皇上说:“最近华州上奏,有贼匪明火执仗,在下邽抢劫,关中冬雪很少,这都是朕所忧虑的,怎么说无事!就是宣政殿也不可登临。”
4、
皇上事奉郑太后非常恭谨,不居住在别的宫殿,朝夕奉养。舅舅郑光历平卢、河中节度使。入朝,皇上与他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粗鄙浅薄,皇上不悦,留在京师,转任为右羽林统军,参加早朝。太后数次说郑光太穷,皇上就厚赐金帛,但终身不再任命他担任治理人民的官职。
5、
度支奏报:“自从河、湟平定,每年天下所缴税总额为九百二十五万余缗,其中五百五十万余缗是租税,八十二万余缗是酒专卖收入,二百七十八万余缗是盐专卖收入。”
大中八年(公元854年)
1、
春,正月一日,日食。取消元旦朝会。
2、
皇上自即位以来,追查谋杀宪宗的阴谋,逮捕凶手党羽,宦官、外戚乃至东宫官属,很多都被诛杀或流放。担心人情不安,正月十一日,下诏:“长庆初年,乱臣贼子,近来搜查他们的余党,已差不多全部流窜,其余亲族关系疏远的,一切不问。”
3、
二月,中书门下奏报,拾遗、补阙缺员,请更增补。皇上说:“谏官的关键在于称职,不必人多,像张道符、牛丛、赵璘等几个人,让朕每天能听到在其他地方听不到的,就足够了。”牛丛,是牛僧孺之子。
过了很久,牛丛从司勋员外郎外放为为睦州刺史,入宫谢恩,皇上赐给他紫色官服。牛丛谢恩之后,上前说:“臣之前所穿的红色官服,还是像刺史借的。”皇上即刻说:“再赐给一套红色的。”皇上重视珍惜衣服和徽章,有司常准备数套红色、紫色官服随行,以备赏赐,有时半年都用不上一件,所以当时以身穿红色、紫色为荣。皇上器重翰林学士,但是到了升官的时候,必定要计算资历,认为不可以私心赏赐近臣官爵。
4、
秋,九月四日,任命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敕使经过硖石,因为吃的饼发黑而对驿站管理员发怒,鞭打驿吏见血。高少逸把那块饼封存,送到京城给皇帝看。敕使回来,皇上斥责他说:“在深山之中,这样的食物岂是容易得到的吗!”发配他去恭陵。
5、
立皇子李洽为怀王,李汭为昭王,李汶为康王。
6、
皇上在苑北打猎,遇上一位樵夫,问他是哪个县的,回答:“是泾阳人。”“县令为谁?”答:“李行言。”“为政何如?”答:“性格固执。有一次抓到几个强盗,军队来要人,竟不给,全部杀了。”皇上回宫,把他的名字贴在寝殿柱子上。冬,十月,任命李行言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宫谢恩。皇上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色官服,问:“卿知道为什么让你穿紫衣吗?”回答:“不知。”皇上命取下贴在殿柱上的名字给他看。
7、
皇上认为甘露之变,只有李训、郑注当死,其余王涯、贾餗等无罪,下诏给他们平反昭雪。
8、
皇上召翰林学士韦澳,假装说是论诗,屏退左右,问他说:“近日外间认为内侍宦官权势如何?”回答:“陛下威断,非前朝能比。”皇上闭目摇头说:“全不是那么回事,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仍然畏惧他们的存在。卿有什么好计策!”回答:“如果与外廷商议,恐怕又会发生太和之变(指831年的宋申锡案和835年的甘露之变),不如就在宦官当中选择有才识者,与他谋议。”皇上说:“这是下策。朕已经试过了,从穿黄色、绿色一直到红色官服,他们都知道感恩,一旦穿上紫色官服,就与其他当权宦官结为一体了!”皇上又曾经与令狐绹密谋诛杀全部宦官,担心滥及无辜,密奏说:“只需要对有罪的不要赦免,出缺的位置不要补充,自然消耗,最后就没了。”宦官们私底下看见了他的奏章,由此更加与朝士相互厌恶,南北司如同水火了。
华杉曰:
权力的关键在于防范,一旦破防,就会失控。太监只是皇帝的家奴,但是一旦防范失衡,就能控制甚至废立皇帝。宣总得位,本身就是太监拥立的,没有太监,就没有他。他要削弱太监势力,不敢与外廷商议,怕撕破脸,导致帝位倾覆。但是,在宦官中重新培养自己人,又遇到一个问题,被培养的宦官,在级别低的时候,都对皇帝死心塌地,一旦升到紫衣高位,即刻背叛皇帝,和那些皇帝准备让他去对付的宦官一伙了。为什么呢?因为到了这个地位,皇帝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再赏赐他了,他要团结其他当权宦官,和皇帝争权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