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久长时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的极其广泛,获得了无数市民百姓,包括辽国,金国等地人们的喜爱。可是在文人学士中,柳永却被人瞧不起。他们认为柳词鄙俗,难登大雅之堂,只配在街头巷尾供市民唱唱而已。但有意思的是,柳永的词却又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一些文人学士。例如有一次,著名词人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从会稽到开封,见到了苏轼,苏说:“分别以来,你的文章写的更好了,近来首都广泛传唱你的‘山抹微云’的词。”秦观连连说声不敢当,,苏轼又问他:“可没想到自从分别以后,你却学柳七作词。”秦答道:“我虽没有学问,也不至于学他。”苏说:“‘销魂,当此际’不就是柳七繁荣言语吗?”秦观这下没话说了,只好服气。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是秦观31岁的时候在会稽所写,当时的会稽太守姓程,秦观在那里做客,住在蓬莱阁上。一天太守举行盛会,席上有很对歌姬,秦观喜欢上其中一个。至此,眷恋不已,总也忘不了,因而写了上面这首《满庭芳》。
在这首《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蓬莱旧事”中蓬莱指蓬莱山,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旧事”是欢乐的往事,“青楼薄幸名”用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中《遣怀》的句子,“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是采自隋炀帝写的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由此可见,宋词受诗歌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前人认为,秦观的这首《满庭芳》中,“山抹微云”的“抹”字和“天粘衰草”的“粘”字,用的非常奇妙,由于词人别出新意用了这两个字,使得深秋景色像一幅画似的映在读者面前。苏轼就非常欣赏这两句,曾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观的女婿范仲温,为人老成持重,不善于言笑,在歌舞宴席上,有时始终一言不发,一次他到某贵官家参加宴会,贵官家有歌女特别爱唱秦观的词,在宴席上唱了好几首,到客人们喝的半醉时,歌女见范仲温总也不说话,便和他开玩笑说:“你懂得词曲吗?”范起来回答说:我就是‘山抹微云’的女婿。”旁人听完,无不大笑。
秦观与苏轼尚未相识时,苏轼已名满天下。一次,秦观知道苏轼将到扬州来,于是依照苏轼的语气和笔迹,题字于一个寺庙的墙壁上,不久苏轼来游此庙,开始竟认为就是自己题的,可又想自己从来没有来过这里,是谁学自己的语气笔迹这么像,不禁大为吃惊。后来有人拿了秦观的诗词数十首请他看,苏轼叹息说:“在寺壁上学我题字的,一定是这位郎君。”不久,苏轼与秦观在扬州相见,成为好友,当时的人们将秦观和另外三位文学家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由于秦观和苏轼的密切关系,在苏获罪被贬时,秦观也先后被贬到处州(今浙江丽水)、郴州(今湖南郴州市)、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
秦观词的风格,属于北宋词的婉约词派。不少人认为他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词经常能别出新意,道前人所未道。例如,自从汉代有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以来,历代写了大量有关的诗词,其中虽不乏佳作,但秦观写的《鹊桥仙》可谓独树一帜。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这个词牌名,来源于欧阳修的词《鹊桥仙》中的一句“鹊迎桥路接天津”。因为喜鹊搭桥是牛郎织女神话当中的一段,故【鹊桥仙】这个词牌原是专咏有关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不过后来发展到内容与词牌无关,也有写其他事情的。由于在上述秦观的《鹊桥仙》中,有“金风玉露一相逢”句,故此词牌名又叫【金风玉露相逢曲】。
前面曾提到苏轼讥笑秦观学柳永作词的事,其实,那次谈话未完,因为苏轼接着又问秦观,分别后写了什么词,秦举出自己写的词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绣毂雕鞍骤”。苏轼评论说,十三个字,描写了一个人骑马从楼下走过。
秦观举出的词句出自于他所写的《水龙吟》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是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的这首词,相传是寄赠他任职地的官妓娄婉的,娄婉的小名叫东玉,因此在这首《水龙吟》中,暗藏有“娄(楼)婉(苑)东玉”四个字,以表纪念之情。
北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当时朝廷大多数老臣都反对,形成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变法派,称作旧党,而以王安石为首推行新法的大臣,称作新党。新旧党派开始是政见不同,后来发展成争夺权力的派系斗争。一派上台,就将另一派不分好坏全部降职外调,清除干净。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即位的宋哲宗年仅10岁,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改元为元祐。高太后原来就反对新法,掌权后罢斥推行新法的官员,召回司马光执政。一些反对或不同意新法因而曾被贬官在外的文学家如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都调回首都开封任职。八年后,即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亲自掌握朝廷政权,改年号为绍圣。宋哲宗重用借推行新法之名而争夺权力的新党人物章惇、吕惠卿等人,他们将元祐年间的一些大臣统统降职外调,苏轼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黄庭坚被贬到黔州(今四川彭水),秦观被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的小官。
秦观在政治上遭此打击严重打击,心情十分忧郁悲伤,愁思难解,在此情况下写下词《千秋岁》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中的“西池”,指北宋首都开封顺天门外街北的金明池,这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池周约九里,南岸有临水殿,皇帝常在此观赏赐宴。池中心有五殿,建筑陈设十分华丽,允许人们任意游玩,金明池附近有大量的摊贩及各种娱乐场所,是极其热闹的地方。“鹓鹭”是两种鸟,它们飞行时排列有序,古诗词中常以此代表朝中官员。
这首《千秋岁》词写于处州,据记载宋代处州有莺花亭,就是因此词中有“花影乱,莺声碎”而得名,不过,关于此词的写作地点及写给谁,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词是写给张芸叟的,同时曾给张一封短信。此外说当时的一位大官曾布在见到这首《千秋岁》时说:“秦七必不久于人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秦观排行第七,故称秦七。果然,秦观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另一说法是,秦观被贬到横州(今广西横县),心情很悲凉,在路过衡阳时,孔平仲(字毅甫)任衡阳太守,孔是秦在开封时的好友,曾同游过金明池。因此,孔留秦在衡阳小住,热情款待。一天,在太守官邸喝酒,秦观写了这首《千秋岁》词,孔在读到“镜里朱颜改”时,大吃一惊说:“少游(秦观的字)啊,您正值壮年(秦刚50左右),为何言语如此悲怆!”于是按秦观词的原韵和作了一首《千秋岁》,想以此解除秦的愁思。几天后,秦观告别,孔平仲送他到郊外,并且长时间劝慰秦放宽心态。回来后孔和他的亲人说:“秦少游神气外貌和平时大不相同,看来不久于人世!”果然,没过多久,秦观便去世了。
下面我们看一看孔平仲和作的《千秋岁》
《千秋岁》 孔平仲
春风湖外。红杏花初退。孤馆静,愁肠碎。泪馀痕在枕,别久香销带。新睡起。小园戏蝶飞成对。
惆怅人谁会。随处聊倾盖。情暂遣,心何在。锦书消息断,玉漏花阴改。迟日暮,仙山杳杳空云海。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62岁的苏轼由惠州再次贬到儋耳(今海南儋县)。他的侄孙苏元老收到一位赵秀才从开封捎来的书信,信中抄寄来秦观的《千秋岁》词及孔平仲的和作。苏轼读后,深为秦观词中悲伤的情调所感动,联想到自己和秦观一样的遭遇,于是也用秦观词的原韵和了一首《千秋岁》
《千秋岁.次韵少游》 苏轼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丹衷碎。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秦观由处州监酒税官再一次被贬到郴州,这时秦观已经49岁了,心情更加忧伤,到了郴州第二年, 秦观写下了这首悲凉的《踏莎行》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这首《踏莎行》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驿寄梅花”,指南朝宋时陆凯与范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给在长安的范哔,并赠他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驿寄梅花”即朋友来信之意。二是“鱼传尺素”,尺素为长约一尺的生绢,古人用来写信。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中有这样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忽而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鲤鱼不是真鱼,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将书信夹在里面。也有解释说是将用于绢写的书信结成鱼形,假鱼当然不能烹食,此处是诗人将打开书信故意写成烹鲤鱼,以求语义生动。由此可见,“鱼传尺素”也是指亲友来信之意。
此词的最后两句,寓意婉转。实际上是说自己被贬在郴州,何时能得到赦免回去呢。郴江水流入湘江,正是回京必经之路,但自己却被贬在此,是不能回去的,那么郴江啊,你又是为谁向北流入湘江呢!苏轼因为有着与秦观相同的遭遇,而且被贬到了更边远的荒凉之地,因此,他特别为秦观《踏莎行》词中的最后两句所感动,亲自将它写在自己的扇子上。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下层,在官场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好了,婉约风格第三部分就先写到这里了,下次写周邦彦和李清照啦!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