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了这几节课,感觉每一讲都需要回听至少一次才会有清晰的脉络,或许是我读书太少,或许是干货太多。新课要开了,原来的课还学的不太理想,有些着急,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会学习了再去学习。
这个世界有“着急”能学好的技能吗?
与其每个都去学,每个都赶着时间,不去学好,那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炫耀你学过什么课吗?
2.
小六老师是如何把一本书中的内容拆解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是不是用另一种讲法表述,还是有其他方法?
将书本的内容拆解为自己的观点,有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迁移,也就是把一个领域的知识直接给挪用到另一个领域,比如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是治军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它用到我们的学习上,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最不容易输。
第二个方法是延伸,比如书里讲到了一个例子,你可以延伸想象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或者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甚至可以讲讲你今后会怎么用。
这是拆书帮《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方法。
3.
老师,在速读的时候就要划关键点是只看标题和粗体字吗?还是要通读,感觉通读的话速度会慢很多,但光看标题又会遗漏很多信息啊?
划关键词和粗体字不是每个都划,而是划那些和你读这本书目的相关的,你觉得很有可能能回答你的问题的地方。
有了这些记号之后,你选择性挑着读就可以。
通读是一件很费时费劲又米有什么价值的事情。
4.
印象笔记里的标签用得很随意,不知道标签有没有什么比较系统性的使用方法推荐?
想象一下你半年后,怎么才能找到你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
很简单,贴几个标签:[知识管理训练营 彭小六 标签 提问]
这样的好处是,你在任何时候只要能想起这个三个标签的一个,你就能找到到我给你写的这段话。
标签就是方便你记忆的,一件事情,一条信息,你选择用哪些关键词帮助你记忆,取决于你自己。
但多几个标签是没什么坏处的。
5.
小六老师,想问一下公众号的文章定位怎么来做,感觉自己写的主题一直在变,刚开始看了点心理学的书,开始写这类文章,后来有写过亲子类,现在又经常写个人成长,感觉很乱,但现在还不确定哪个方向,只是在不断的分享,该怎么找到固定的方向呢?
写你最擅长的,同时又是别人最需要的。
如果你还是像苍蝇一样址乱撞,那就快点撞,每个主题都快速去尝试,快速得到别人的反馈。
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公众号读者们,是不是喜欢读你的文字了。
6.
如何能让自己的内容更有深度,除了引用一些牛人的观点,还有其他办法吗?
所谓的深度,就是你看问题会比较全面。
同样说一件事,你只会告诉我,它是什么;
而牛人会告诉你,它是什么,为什么,适合什么人,适合什么时候用,有哪些优点,又哪些缺点。
牛人的深度,第一是他的脑海里有很多的模式,可以直接用来解释一件事情,
第二,牛人的这些模式,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一次次解释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出来的。
7.
问题是,写出来了东西不知道往哪放,怎样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选择发表的媒介?怎么知道自己的读者在哪里?
如果你不知道往哪里放,你至少可以放朋友圈。
没人知道你的读者中哪里,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接下来就像是摆一个早餐车,你准备把它放到哪里呢?
你起码要知道,现在网上有哪些可以“卖早餐”的地方吧?
然后你要干嘛?
推车去啊!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哪些场子适合你?
8.
喜欢输入,每次要输出感觉好没效率,要花费时间很久思考很久,感觉效率好低,然后就逃避不想写怎么办……而且阅读量还没上去?
输出没有效率,意味着其实你的输入也不见得多么有效。
因为你说不出,你写不出,你表达不出,你又怎么能说你懂了呢?
如果不想写,至少可以画出来吧,或者讲出来啊。
如果写,画,讲都不行。
我觉得你要在意的并不是写不写的出来,而是你学得是不是太少,学得是不是不怎么样。
9.
30分钟讲写作,您讲了1小时!5步法挺详细,也挺散,之间没有联系感。不是评论您,是方法本身的原因。那么,写完后的6种思维呢?讲课时没有时间讲了,能否请您答疑时跟小伙伴们聊聊呢?谢谢!
年轻人,请试试换一种方式提问。
10.
六哥,我想问一下图片素材,你是怎么分类保存的?可以便于自己搜索。
看到一张图的时候,你大脑里会想到那些词来形容它?
一个,两个,三四个?
把这些想到的作为便签就可以了,这样当有一天你像给某个词照一张图片的时候,你就搜标签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