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消费的起+质量好+舒适感+满意度+幸福感
质感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但终究归于精神层面。
精神的质感,可以是看一本书丰富自己的脑袋,可以是跑步出了一身汗,可以是一人吃饭却怡然自得等等,孤独寂寞是不存在的。
本文我是偏向说明物质的质感的。
我家是普通人家,会吃隔夜菜,妈妈会为了省钱去买块些熟透的水果,初中时,他人不要的衣服会是我的新衣裳,就这么平平凡凡,因为在我妈看来,家里面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齐全了,那么其他消费能免则免。
于是,我每次晒衣服都是用七扭八歪的铁衣架(我印象中我妈从来没有买过衣架)。竹衣杆的叉头早就掉了,我老爸在衣杆侧钉了个钉子,使用价值回来了。我家的扫地铲是我爸亲手焊的,全铁。窗户为了挡阳光,我妈妈把报纸全粘在窗户上。等等
小学的时候我觉得很正常,生活就这样。
直到有一次我看了中央卫视的《交换空间》,里面的普普通通的房子经过今天的改造变成一个舒适理想的空间。
瞬间我恍然大悟,那才是生活,一家子住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而我家只能像一个窝,吃喝拉撒的场所。
试想你住在一个电视中单人监狱里,只有空空灰暗的墙,简陋的床铺,一盏阴暗的灯,纵然你住了十年,你回忆起来绝对是怀念里面的人情世故,而不是你吃喝拉撒的小房间。 又或者试想你住在一个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的地方,环境是一流的,但是却没有通电,没有大马路,花洒没有,煤气也没有,去个城里要开车几个小时。我是坚决不会住在这里的。反之,这里环境好生活设施好,这是度假,这是享受,谁不乐意? 你想想为什么那些富豪要在乡下买房子还要装修,请人来维护?没错,他们在享受生活,享受质感,你必须得得承认有钱人确实会享受生活。
说偏了,但是不能否认富人拥有更高层次,更加全面的质感生活,但是这些都需要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撑。
既然是物质基础的支撑,每个人不是生来的富翁,绝大多数人都像我家庭这种普普通通,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首先,扔掉把家里的搁置的物品,你要是用得上早就用了。 (搁置的衣服鞋子,我想其他人可能需要,。书,都是堆在一起去并且有灰尘了,早卖了比较好,坏的家具,美观价值毫无可言了,留着占空间?等等)
其次,更替颜色不好看,形状已经歪曲的,看起来廉价的物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增添一些你能提高整体环境的家具。(我就衣架把家里的衣架全部替换成不会变形,颜色艳丽的,碗筷,我都是买成一套的,家里也贴上壁纸,鞋架,窗帘等等)
然后,购入一些你觉得物有所值的东西,暂时对我来说:电动牙刷,一个小平板,一只快的手表,一件好的大衣,好的鞋子。虽然贵,但是每次的使用感都觉得这价格在所不惜。(平板和电动牙刷都是1400左右,我都是花呗分期付款的。不是家里支付不起,是自己决定花呗的,学会理性消费,适度的提前消费的物品使用价值会远远高于自己的期待和享受的价值)(知乎里有个问题是关于物有所值的,大家可以参考)
以及,正确看到待牌子货,也就是价格差异,特别是电子产品,现在各种替换产品丰富,使用功能差不多,分分钟还能吊打,所以切记不需攀比,盲目跟风。当然如果你收入也逐渐提高,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这时候你也应该更明智了。
最后,向‘钱’前进,用心感觉享受质感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活在当下,最起码自己真正的地生活过。
如果恰好你身边有这种质感模式生活的人,希望你能去他生活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些,这些人必定是积极向上,乐观之人。,比如我,哈哈。
(注:随手写的,能给点意见,感激不尽。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