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只读一本书,感觉so easy 啊。错过了清单主题营的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精读主题营。我不是一个害怕写作的人,十天十篇打卡文章的输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的又好又快,以及写完之后怎么运用。
会有这样的困惑,是我发现在参加完22天剽悍行动营之后,那些当时让我“哇~好有用”的知识,那些我信誓旦旦写下的“行动计划”,如今都已飘散在风中。因此,这一次的精读营,我对自己说,不单要写,还要写以致用。带着这样的目标,我开启了10天的精读之旅。
为什么选择《好好学习》这本书?
要读书,是在参加剽悍行动营之后就制定的计划,但零零散散的读了几本书后,发现每一个知识点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觉得自己要补的知识太多,想实践的也太多,但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样的知识焦虑让我没法静下心来学好任何一个知识。所以,对我来说,最缺乏的,应该是如何学习、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收获
一、澄清了学习的目的
此前,我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停留在知识点层面的学习,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的知识。而现在,我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习思考问题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因为技术层面的知识点有很多,我永远也学不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去执行,我永远也学不会。而底层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他可以运用在任何问题的分析解决上。而且,底层规律的数量是有限的,可以通过集中学习来掌握,并通过对日常问题的分析去熟练。
二、转变了思考方式
过去,拿到一个问题,我很容易从“是什么”的角度去分析,即问题是什么,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从“是什么”的角度入手,思路会变得越来越窄,最后落脚到某个点,觉得只要解决了这个点,就可以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从“为什么”的角度入手,则很容易打开思路,找到根本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找到了打卡的意义
虽然知道输出的重要性,但经过22天的剽悍行动营打卡后,感觉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成长。但读完《好好学习》这本书后,我用书中的方法进行分析,突然找到了打卡的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写?
要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首先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写。我想到两点:一是梳理自己的思维,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精华。二是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记录当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为日后的反思和复盘留下依据。
其次,怎么写?
知道了为什么写,我们在写打卡文章时,就不会漫无目的自嗨了。那怎么写呢?根据上面梳理的目的,依然对应两种写法。
一是写理解。针对书中提到的某一种理论或者方法,写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和身边的事例来澄清“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二是写实例。如果你已经深刻理解了书中的理论,那么,找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书中的理论进行分析,也是一种写的方法。
第三,怎么用?
我们辛辛苦苦写了10天,要怎样把这些认知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呢?
一是,定期回顾。定期回顾可以帮我们解决两个问题,加深记忆和检验假设。加深记忆不用说,检验假设就是看一看,我们当时运用书中理论对事例进行的分析,现在还是否适用。随着我们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可能会发现有些分析是错误的。就同一件事情记录下现在的分析,就是一次认知的升级。
二是,在实践中检验。每次遇到问题时,都用自己学过的理论去分析和检验,直到把一种理论运用的滚瓜烂熟,再换另一个理论去练习。就如我现在做的,就是运用书中的方法进行一次复盘。
四、参与了社群分享
当中队长找到我,要我在团队展示中做打卡心得分享时,我几乎毫不犹豫的就答应。这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参加社群以来,我总是默默的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很少参与互动。一方面是对社群大量的信息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是,很难在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快速做出回应,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刻,不值得分享。
但读完《好好学习》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要熟练掌握这个认知,就必须要经常运用。因此,我立刻用黄金思维圈的方法,搭出了分享稿的框架,结合自己打卡过程中的体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搞定了一篇分享稿。
分享过后,得到了小璇和小栋老铁的肯定,而且评价都是认知深刻,学以致用。这与我参加精读主题营的目标如出一辙,是对我这10天的最大肯定。
如果说,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学习之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改变,那么,我觉得自己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