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祁家一起住在小羊圈的那几户邻居。祁家的邻居中间有洋行的,有唱戏的,有理发的,有拉洋车的,还有想入非非,游手好闲的,他们邻里之间恩恩怨怨,风云际会,就是一个关于人生丰富的精彩话剧。
如今,四合院日渐其少,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老舍先生描写的都市里的那些故事与人们渐行渐远了。
如今,只有住在乡村里,只有在过去的那些时光里,让我还能体会到那些或浓或淡邻里深情。自从在新城区买了一处商品房,更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
没事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温暖的邻里关系。
我居住在一个小村里,山脚下错落有致的住着几十户人家。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四合院,有些老人都说我们居住的村落形状宛若一幅“八卦图”。村里同姓最多,所以我的邻居们大多都是本家的叔伯兄弟,那时村民们的生活都很艰苦,然而因为有了和睦亲切的邻里交往,所以生活还是觉得温暖幸福。
还记得,那时都是计划经济,村民们集体出工,一同收工。收工后农妇们回家做饭,所以开饭的时间也基本一致。最有意思的就是吃饭的时候,几户相邻家庭,大人孩子都是端着饭碗凑到一起,吃饭聊天。山村,每家的大门前都少不了一个硕大的石桌。
饭食,很简单;乡情,很浓郁。
住在我们西院的一家人,户主叫解德运,和我平辈,但他的年龄比我父母的年龄还要大,他没有文化,我们都叫他大哥。大哥从小就给村里的一户地主使牲口种地,他性格豪爽,饭量也大。听妈妈说,大哥有一次在地主家吃饭,人家那天做的是羊肉面条,因为他吃饭狼吞虎咽,饭吃好了,老地主问他:“德运,吃出今天面条里放了什么没有?”“不就是面条吗!没放什么呀!”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哥也是我们家的常客,每一次吃饭的时候,他都是端着一个特制的大碗,边走边吃,等走到我家门前时,面条已经被他消灭了,他只好又折回去,如此三番。他的饭,都是在运动中消灭的。
听妈妈说,大哥在土改时就入了党。一直在村里当队长,因为他性格耿直,所以在一次又一次运动中,他一直是“运动员”。大哥去年就去世了,至今想起来,他的样子,还是那么清晰鲜活!
如今,搬进了高楼房,一梯两户,互不来往。非常怀念住在乡下的那段美好时光。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回到那个充满温馨的小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