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本来是极美的,从王羲之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兰亭,到唐代“四大家”,宋代“四大家”,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到现在耳熟能详的启功体,我们看到的都是诠释文字最美妙的线条。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大波丑书“大家”涌上台前,甚至还衍生出来“射书”“盲书”……
曾翔应该算是丑书“大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他顶着一大堆高大上的“艺术家”名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
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师,却扛起了“吼书”的大旗。
曾翔的“作品”,被拥趸者感叹。认为他身上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令人惊奇的多样性表现手段。认为只有将其置于传统和现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考量时,才能品味出曾翔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认为他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勇于跳进喧腾不息的书法长河,在其中搏击、游弋……
我觉得,他跳进的这条书法长河,可能跑偏了。
诚然,美与丑之间是可以转换的,丑至极端,会从中发现美的端倪。正如收藏界中的丑石。
很多人爱吃的臭豆腐和榴莲,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满口生香。曾翔的作品是不是这样呢?
与丑书相对的,应该算是“馆阁”了。馆阁体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没有一点的新意,甚至没有一丁点的变化,通篇死板不灵动。有人甚至贬低启功作品是馆阁体,简直就是笑话,启功大师的字隽美飘逸,怎么可能是馆阁体?倒是田先生的字虽然很漂亮,却少了一丝变化,有点馆阁的嫌疑。
不管是丑书还是馆阁,它们都成功的避开了作为书法最难的地方。丑书回避的是书法的线条与章法,怎么丑怎么来,然后让一帮拥趸者去捧臭脚。馆阁体则是一个懒字了得,千篇一律,失去了对书法的理解与创新。我们学书法都临过兰亭,324个字中21个之,每个字都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让人怀疑:这真的是王羲之醉酒之后写出来的吗?
曾翔的“作品”,胜似小儿涂鸦,很难让人读懂书法中表现的思想。能让书法与嗓门结合起来,曾翔“大师”的确有些“创意”。
近日,曾翔做客冯错直播间,让人感觉,曾翔的丑书水平更上一层楼。不是一般的丑,而是真丑!有网友评论:果然是一幅一幅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