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虎,7岁,男孩
妈妈说,小虎的专注力非常差,写作业十分马虎,总是一会玩橡皮,一会上厕所,字迹潦草,每次妈妈批评说“你的字写的太差了,重写”,他就掉眼泪,说“我就是做不好”。妈妈坚持重写,会稍微好些,但妈妈一走,作业又停滞不前。
小虎妈妈回忆,孩子小时候爷爷奶奶从不让他自己独立做事,每次都说:这个你不会,我来!这让孩子从小就不敢尝试,遇到问题都向大人求助。
没想到,上小学了,作业也要家长不断催促。
妈妈尽量耐心辅导,但收效甚微,爸爸被孩子的“不专心”激怒,有时会大发脾气,撕掉孩子的作业本,孩子更加担惊受怕。
妈妈最近反馈,不断用“你是怎么做到”的语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让爸爸控制情绪,孩子的专注力有所改善。
分析:
(1)小虎小时候爷爷奶奶不让他独立做事情,这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机会,还说“这个你不会,那个你不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而且什么都做不好的人,从内心否定自己,从而没有自信,遇到事情不敢自己去尝试。所有事情都是大人安排好了再去做,上了小学有作业了,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让大人去代劳,但小虎从小被大人代劳习惯了,他不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该做的,所以要家长的不断催促才去写作业。当做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还会批评,大发脾气,甚至撕掉作业,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知所措。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是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虽说孩子是长大了,但孩子的能力感没有增长。
(2)专注力差,写作业边玩边学,当妈妈批评时,否定自己,说自己就是做不好。当妈妈不在旁边“监督”,就停滞不前。当看到小虎写作业的状态时,也让我想到自己女儿写作业的状态了。在听了陆老师的课程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孩子写作业的这种状态其实跟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写作业时我在旁边充当了一个监督者和打扰者的角色,让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写作业。现在我已经开始做出了改变,给孩子安排好作业之后就离开房间,作业做完之后再去检查。当然刚开始,孩子是不适应的,一会出来问“妈妈,这题怎么做?妈妈,那个题怎么做”?我会告诉她“不会做的先留在那边,一会我去检查的时候会告诉你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现在已经不会中途跑出来再问我了。
而且我反思了,孩子从小到现在我们大人都是在做打扰者、中断者和转换者的角色,要改变这种状态只能从我们自身做起,改变家庭氛围。心理学的金句“状态优先,方法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