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仅仅是顺利通过了科目一,我爸便给我发了个红包还让我好好玩一玩。当时我的内心确有一种莫名的解脱,好像科目二科目三都不用考了就能拿证了似的。我看似理所当然的抛下了本应完成的各项日常任务,打破了早睡的常规,一直哈啤到十二点,第二天延续了前日外表上的疯狂,内心上的颓唐。
我已经意识到了我需要持续行动,可我依然会落入自我感动的泥淖里无法自拔。
结束了应试教育,尚未迈入职场,即处于大学阶段的我,既不再有高中时期面临高考而不得不一直紧绷着的弦,也暂且不用面对职场或许如战场一般的硝烟弥漫与压力。这是一个几乎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可划归为广义上的重要而不紧急的行列里。因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积累和成长。父母不再对我们的成绩提出要求,而我们自己也渐渐放任自流。因为一切就现在而言好像都还是不那么紧急且迫切的事情,不如看完手头的这集剧,打完面前的这盘游戏,刷完眼前的这条微博。而真正重要的事情,全都被我们做成了紧急事项:临考前一两周开始scram the night;四六级可能也不过提前一个月抱起佛脚;报了不少资格证,结果张张都是临时突击,弄不好就二刷 and so on。
可最可悲的问题在于,我们完成了这些本应当是我们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以后,我们还会陷入短时间的自我感动中:出去约个饭,看个电影等等。很多人说,难道我考完了不该放松放松吗?不得不惭愧的记起高中第一任数学老师的一句话:“你们无时无刻都不能放松,一直要到高考结束,才能松下这口气。”不是说放松不好,而是自我感动破坏节奏有害。上述举的例子可能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言可能还算是比较大的事情,怕就怕在平日里的小事我们都能不停的感动自己,欸我今天上课没有玩手机,回去可以好好补回来;我今天运动任务达标了好累啊那就不背单词了看会儿剧吧。我们会在日常中找出无数感动自己,进而拖延真正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比如背单词刷听力复习专业课。
自我感动和及时反馈是两剂我们天天都有可能服下的毒药,它们会荒废你只在当下可握,一去便不复返的宝贵时间。我们都知道天天不努力的后果,可我们最多也就是想一想然后接着麻痹自己。
唯有持续行动可以破除这样的症结。我个人是一个双面教材,之所以说惭愧记起高中老师的话就是因为起初我的成绩很好,而当我一次又一次把弦松开之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积极的方面则是听写和健身长期行动之后给我带来的反馈(当然我也有因完成健身任务而拖延其他事项的时候)。
每次想到这个观点我都会记起雷阿伦的退役日志中提到的自己在热火拿到总冠军之后第二天早上没有忙着加入球队的狂欢,而是去自己的牙医那儿完成了之前的工作。旁人都觉得拿到总冠军的他应当做些理所应当的狂欢。可对于Ray而言,那是他应完成的,所以他无需感动自己,而是接着前行。
一件对于自己成长有益而需要持续付诸努力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把它做到一日三餐那样重要却平常的程度,那相应的,优秀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