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是母亲去世的第二十八个月,周末的阴雨下个不停,让偶尔聊上几句关于农村的话题,就没有什么可聊,因为风吹得很大,我们都躺在床上,等待今天快点的过去。这里环境不但很糟糕,简直”脏乱差”。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就连最基本的新鲜空气都让人无法呼吸到。但是这样的环境反而让我能安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书,而不再被iPad、电视和手机所影响。将陈忠实的《蓝袍先生》和《记忆》读完。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我时常联想起《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我也在反思自己,自己的这部小说该怎么写,因为新加入的阎良作家群里,真的是群英荟萃。我有时候对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不屑去看一眼人家的文章,客观来讲,人家写的确实非常好,我也试着去投稿,当然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或许我该改变什么了。
一
两个同时代的陕西著名作家,是我最喜欢最爱模仿写文章风格的人物,可惜对于《蓝袍先生》的认知关注度是在陈忠实去世之后,我才慢慢拜读的。读完《蓝袍先生》,我感慨万千,不仅仅是陈忠实写的好,写的很真实,更重要的是这个蓝袍先生一个角色呈现出我和父亲两个人的影子,我干着自己内心并不喜欢的职业--教师,我的父亲给他办的老伴进了门,或许我的母亲不愿意让我面临新人幸福的笑给我带来的痛苦,所以才让卡卡骨折,我也就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只是蓝袍先生要找一个老伴,是没有多少非议的,而我的父亲找个四十多岁人,反而绯闻缠身,至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都无法知道。我之前有很多好友,告诉我这个女人有多么不正经,就像陈忠实在这本书开头写的蓝袍先生徐慎行那样:他说是别人给他介绍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婆,他已见过一面,颇以为合宜,可是两个女儿和儿子均是一口腔反对,没法生说服他们,他自己当然不好直接与女儿商议,只好托亲友给儿女做解释……,俆慎行先生来了,时在河川和坡原上的桃花开的正艳的阳春三月,他一来,我从他的眼里流露出来的羞涩神色就才出了结果。他很满意这个老婆。……我实在想不到,夏收之后,他第四次来到我家的时候,又是一脸颓唐的神色,先哀叹了三声,说那件事最后告吹了,蓝袍先生告诉陈忠实是自己不办了,至于原因他选择了沉默。
这样的故事我一直在产生联想,我父亲的第二次婚姻会不会和蓝袍先生一样的结果呢。因为照目前的现状,自己的孙子在医院住着,还要和后办的这个老婆给人家女儿看孩子,卡卡妈妈已经表示严重不满,同时之前卡卡所有的花费,我父亲都没有出资。这样的现状他难道不会给人家婆娘的外孙子花钱吗,或者给人家婆娘儿子结婚拿钱。我真是替他操心,也多次提醒过,但我也是点到为止,不想为了家务事吵起来,弄得我上下班路上心事重重,所幸选择不回家,眼不见心不烦,但我真的“躲”在这个地方看书写文章时,或者我吃着卡卡妈妈买的樱桃时,我又将自己归化成陈忠实,这个地方就是樱桃谷景区--西蒋村。
陈忠实笔下的蓝袍先生的原配结局:话说那一年,她突然死了,跌了一跤,心肌梗塞。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去世的现状。蓝袍先生朝坡上走去,回他的塬上那个杨徐村去了。他的背脊躬起来,一步一踩,缓缓地沿着蜿蜒的坡间小路走上去。我的心似乎也被什么东西箍住了。
二
两年之前的五月,我在这个学校徘徊,也无时无刻想尽办法离开这个学校,当我沉下心来拿着路遥《人生》一页一页翻看时,高加林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瞬间出现,仿佛这几个人物一直在我的身边徘徊。因为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的开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正是这句饱含哲理的话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人生》这本书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有高加林那样幸运的仕途,虽然最后的结果是被发现,而辞退,但是不同的是自己是一个有编制的人,就算没有实现变换学校目的,也不会丢掉工作。
关于人生的文章,我写过很多,也分了很多类,比如工作、事业、家庭生活等。我一直觉得人生不应该具体某一个人身上,总体应该是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可是我看过路遥的人生,对于我写自己的小说《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影响是启蒙性的。慢慢的我在这个学校找到自己的节奏。早晨和学生一块早读,读几篇散文陶冶心情,利用每节课下课期间,再继续看着自己从微信公众号打印出来的经典文章和大师的观点。到中午我会构思写自己的小说。然后下午在看微信公众号的投稿征文活动,然后下午开始构思如何投稿的文章,总之,上班的时间比周末都要忙,因为我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让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路遥的这部小说揭示了人生的不可知性,让我深受大的收获,因为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唯有始终积极向上方能免受命运摧残。当年高加林的形象激励了千千万万迷茫的青年,马云当年踩三轮车的时候看了《人生》,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总有机会,于是他后来成了亿万富翁。但愿我的精神境界能够成为亿万富翁。
三
关于《人生》和《蓝袍先生》两本书对于我来讲,是非常大的启发,同样也是对于路遥和陈忠实他们的成名作《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蓝袍先生》,陈忠实如此评价这部作品和《白鹿原》的关系:陈忠实说《蓝袍先生》是诱发《白鹿原》创作的一个理由,因为我(之前)的整个写作都是写当代乡村生活的,几乎没有涉及到1949年以前。在写《蓝袍先生》1949年以前那一段时,突然让我意识到我对那时的中国乡村生活、乡村社会还有一些鲜活的记忆,也有一些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但这些东西都不能全面去感慨、去表现,这样就产生了以大一点的规模来写建国前乡村生活变革的想法。《白鹿原》的创作欲望就是从这里引发的。
《蓝袍先生》是陈忠实第一次把眼睛从农村转换到乡村文人的命运,一个经历过1949年以前旧教育体制的乡村小知识分子、小学教员,他的精神历程和几起几落的个人命运,也包括共和国成立后极左思想对他的伤害。
1991年,路遥出版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节茅盾文学奖,这年早晨,陕西人民出版社举办有关文艺书籍出版计划的座谈会,会上,李星坐在路遥的右边,陈忠实晚到,坐在路遥左边的空位上。在路遥的背后,李星对着陈忠实凑过来的耳朵,告知路遥获奖的消息。“他说好事好事。要向路遥表示庆祝。”过一会,李星伸过头来,问陈忠实你的长篇小说怎么样?你要是今年还写不完,就从这七楼跳下去。”说完陈忠实和李星就急了。
可以说不管《人生》和《蓝袍先生》,还是《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陈忠实总是晚路遥几步,对于比自己年轻几岁的这个路遥,自己内心总是复杂的。陈忠实曾在延安那时包括路遥这几年年轻作家,他们都是“陕军东征”的主力,这时路遥的《人生》将在《收获》发表,在当时他们中间受到很大的关注;陈忠实在散文《生命里的书缘》里面摧毁与新生一段中,他被路遥简略讲述的《人生》故事所沉迷,尤其是像《收获》这样久负盛名的刊物的高度评价,又是头条发表,真是迫不及待的阅读期盼。他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十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他不是被高加林波折起伏的人生命运对他的影响,而是小说《人生》所创造的完美的艺术境界,对他正高涨着的创作激情是一种几乎彻底的摧毁。
合上书本之后,我和陈忠实一样,得着空便走在灞河边上,(当然我是走在学校的操场里),或漫步在柳条如烟的河堤上,或坐在临水的石坝头,却没有一丝欣赏古桥柳色的兴致,而是反思着他的创作。但并不全都是嫉妒和羡慕路遥总比他领先一步,比如他们共同的心灵导师或者偶像,那就是柳青。陈忠实还是认可的。认为正是路遥这部小说写得乡村人物让读者感觉不到乡村人物的隔膜,这种观点的产生,源自陈忠实在灞河滩上的反思,也是《人生》引发的。
我有时候在想很多,或许又没有想什么,也许是我太多情,家里的变故,我想知道万物为什么那么神奇,人为什么那么多情和早逝;记得老家的新宅、母亲的遗像,所卖的书籍,记得尘世间那许多不灭的情缘。那一草一木一尘和悲欢离合,那生命的爱,消磨我的灵魂,我只希望写这些话,原本只写出自己的故事,却拼命说给爱看我文章的朋友去听。这个晚上整个病房的人都已熟睡,我合上书本之后,想起自己刚到高陵时那样心目中“脏乱差”的学校,苦恼如何度过时,是路遥的《人生》陪我度过那一段浮躁时光。有时候我再想,自己虽生在所谓殷实的家境,其实每一步成长的环境就是“脏乱差”,所以我有点喜欢上自己身上的“脏乱差”,因为这就是我的人生,这也是我自己的《蓝袍先生》教师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