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心之教育效果
——对“鼓掌事件”的处理和反思
案例背景:
2022年10月24日下午我有延时课——两班同时上阅读课,我考虑到期中考试前夕,想提高复习效果,和英语老师换到了下午第一节课。下午一点五十五分,我精神饱满到了教室,发现走错了教室,走到了十二班,一番寒暄之后,我很不好意思走出了教室。在出教室的一刹那,听到了教室里有掌声,初步问了一下,是调皮学生王子沫鼓掌,几个调皮学生在跟风。
案例描述:
事发的第二天,10月25日中午,第四节是语文课,上课铃响后,我进入教室,觉察到,学生有些恐惧,有些紧张,可能也有些期待。
我徐徐走上讲台,肯定了昨晚作业的认真与交作业的速度,肯定这就是同学们做好了“人”。于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我讲,“人”是一个象形字,是人的形状,中国的文字立象以尽意,这个字形还教我们如何做人,一撇一捺相连就告诉我们做人要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成就。人的字形(相互扶持、成就)告诉我们:有修养,有素质,有德行的才是大写的“人”。
接着我又讲人有诸多的种类,有圣人、贤人、君子、大人、禽兽、禽兽不如等。“禽兽不如”指有害人之心的人,“禽兽”指无害人之心的人。“人”不光是自己做好人,还能成就别人,“君子”与“大人”就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我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在昨天的鼓掌事件中,你属于哪一类人?学生有点沉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教室一片安静、平和。
然后,我继续讲——同学们,初一到现在我们背过不少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君子讲究和谐,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反之则为小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考虑问题非常周到,与人相处合群,而不狼狈为奸,反之则为小人。“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指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小人促成别人的坏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光明磊落;小人忧愁、哀怨,唯恐天下不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什么是义,小人唯利是图。大家请注意,唯利是图还有利,可是昨天的鼓掌事件呢?不光无利,而且百害,损人不利己,倒行逆施,难道这不是小人做的事吗?
继续给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把自己的行为与君子、小人的标准进行对应,如果发现小人之行多的话,那么自己是不是三观不正,素质低下,亵渎“人”字的人。君子与小人都是人,只是他们对待事情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再说鼓掌事件。我认为这掌是倒掌。因为我认为“掌”字由“尚”和“手”组成的,意为高尚的手。能为别人鼓掌是因为心中看到了别人的美好,能看到美好说明心中有美好,并能真诚地给别人鼓掌,这是君子的做法,是大人的做法,是素质高修养高的表现,这只手才是高尚的手,这颗心才是高尚的心!
想一想昨天你是在什么情况下鼓掌的?是因为看到了美好?是因为真诚?昨天的行为,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是不是不够高尚?那有这样行为的你,是不是君子呢?说明你不是君子,不是好人,不是人,是卑鄙,龌龊之人,是专门干损人不利己的事的小人。
刚才去做核酸,行程码半天扫不出来,志愿者提醒我不要着急,还帮助我操作,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君子的做法;二维码因为网络延迟找不到,医护人员提醒不要着急,我认为他的做法也是是君子的做法。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他们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十分幸福。而我们班的同学呢?你的行为没有成就别人,也没有你给别人带来幸福,只是唯恐天下不乱,是故意破坏班风,是不尊老爱幼,是不尊敬老师,总之,我认为这是小人行为!
课堂上,该听讲时你听了吗?该坐好是你坐好了吗?该交作业你交了吗?你能真诚地帮助别人吗?你能让别人感觉到美好吗?如果不能,那么对不起,你不是一个大写的“人”,你需要学习,需要教育需要修炼!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不可能没有错误,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忠诚地向我提出建议,方式可以不拘一格,纸条呀,写日记呀,到办公室和我思想交流呀……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我十分欢迎这种做法,因为我总是把自己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我想大家一定能够看出来老师的工作态度,现在是在上课,不上课的时间也是在备课,不管家里还是学校,一直在探讨,一直在研究,包括现在上的课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直在研究怎样让你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怎样提升你们的能力和智慧。这些天,上课的感觉不是很默契,也曾反思原因或许是因为备得不好,或许是更年期易怒,你们想过吗?采取行动了吗?有时候我也曾自信的想,你们肯定能包容我的过失,事实呢?
你们是孩子,我是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孟子也说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还是好孩子,我衷心地希望能够尽快改正,今天我针对的不是人,而是事件和行为!
总之,不管是独处,还是群居,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还是将来走上社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卑鄙行径是不可取的,小人之行一定不可有。希望大家做好自己,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承担责任,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共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效果反馈:
我讲完之后让学生分享感悟,他们纷纷表示:老师能就一件小事,对我们进行思想引领,对扶正班风有很大的作用;老师在用标准的议论文,用充足的事例和道理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自己;老师格局之大,境界之高,让我佩服;老师说的不是事,是理;我们要反思自己做好自己,为自己为班级为社会做出贡献……
分析和反思:(对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该案例涉及到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观: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的活力的社会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对待,坚持教学民主,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和命令主义。
“不合时宜的鼓掌”,其实折射出了学生的素养,折射出了学生的情商;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折射出了语文课的现状,折射出了教学的一些问题,也折射出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课堂的态度,折射出了班风学风家风。
该案例处理过程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过程具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实施。从“人”字的起源开始,过渡到道德,再到“人”的分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经典《论语》谈起,让学生自己理解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再回到“掌”字的解释,对比分析“鼓掌”行为是否合适?又引入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告诉学生社会是和谐社会,处处彰显美好,那作为一个社会人,也该有道德有修养;最后点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即改才最好的成长和修养。最后学生的反思使学生的思想更进一步,这节课的收获颇丰。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目标,德是根本,仁是依据,艺是追求。教育,最重要的是道德修养。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同心同德,博爱笃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德”的领悟落实在行动上,在教室做一个有道德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往大了说,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下,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愿努力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陪着他们,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这足够了,每一次不良事件的发生都当成教育的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动心,改变心,把握好时位,做好属于自己的教育,成就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