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From Bacteria to Bach and Back)
一
棋又下输了。至此,您差不多也该习惯了。
如果您害怕AI,大概率是怕被抢了工作。创造AI的人害怕AI,是因为不知道人类还能不能握得住方向盘。
怕,它的决策过程会慢慢变成黑匣子。
这就是AI不可解释论。
老师们最爱的论据就是丹尼特(Daniel Dennett)老师这本《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From Bacteria to Bach and Back)。
一块砖头厚,一部历史,一个观点:
无论哪种智力进化,都会生出个复杂系统,复杂到创造者都无法解释。结果就是它的某些行为不受控制。
就像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简单对冲风险的衍生品,会演变成为无人能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别说机器,人类的很多行为至今也不能被解释。比如选谁当总统,爱黄金爱房子,金融危机周而复始,民粹易燃。等等等等。
即使有解释,也不完整。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互相拆台的行为学体系和辩论。人,从产生意识,到行为发生,中间也是个黑匣子。
AI同样,它的智力体系,最后只有一部分能被解释,另一部分是本能反应,或是潜意识。
所以,丹老师建议:我们应该像对待彼此那样,谨慎对待AI。无论看起来多聪明,它其实跟人一样,不可理喻。
二
我看了半天,觉得除了长得像周伯通,丹老师观点得出的过程,也很像老顽童的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掐。
其实他的逻辑很简单:
分子没有意识,不能解释自己行动的原因,却组成了人。就像白蚁没有意识,却造出精密如人肺的蚁巢。
人有意识,自己又变成了更复杂,更不可解释之事物的分子,比如造出原子弹。所以智能再这么进化下去,包括AI,都一定会变的不可解释。
白蚁和原子弹的例子举得我无话可说,这因果关系也让我无言以对。
绕了半天,老子一句话就解决了:
道可道,非常道。
智能进化的结果是未来会发生的事,为什么一定要现在讨论出个因果关系?
很多事情,到底是两点一线的因果关系,还是个互为因果的圆圈?
这个问题,另一本书给出了完美回答。
《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一
电影我没看,但书不能不看。
取决于您的关注点,这是一个人类跟外星人沟通的故事,或者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爱的故事。
故事没有因果,没有起承,只有回环。从对语言的思考开始,无限放大,直到画成一个圆。
科幻部分的理论基础是"沃尔夫假说":
语言不同,人的思考不同,逻辑会变,诠释世界的角度也不同。这不仅仅是文化差异。
而故事里外星人"七肢桶",跟地球人还不同:他们的思想沒有因果,只有回环。
什么叫"没有因果"?
我种下颗籽,日后长成一株花,是因果。如果没有因果,那就是"种籽"和"开花"同时发生?中间抹去时间?
二
人是很懒的动物。尤其在思考时。
我们的脑袋,喜欢把事物简化成因果公式。
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发现事物的手段简单粗暴,望闻问切,都是某对象在某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比如运动,速度,物理概念。
所以,按先后顺序说明白这些事最方便:一个事件引发另一个事件,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引发连锁反应,事物于是由过去的状态发展到未来的状态。
但是七肢桶的直觉是:
物理属性本身没有意义,只有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它们本身存在的目的和要求之后,这些属性才有意义可言。
所以它们的前因后果不是独立的,而是交织,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观念也是一样。
在环状思维中,两种观念之间,没有谁先谁后顺序,没有一条固定的理解路线。知识没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没有哪一个念头具有优先权。
这种环状思维,让七肢桶们事先便知道“果”,能先于“因”启动。
当然比人类先进,但仍然可以理解为:
道可道,非常道。
三
这也是一个明知不可为,仍然为之的爱的故事:如果开始时就知道,这"因"的"果"是苦的,你会开始吗?
如果柯洁赴约前知道自己会败,会流涕,还去吗?
如果生命中一段相遇的结果是分离,痛苦,还相遇吗?
如果人类创造AI的结果是毁灭自己,还创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