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寐心烦
患者张某,男,25 岁。
心烦少寐,尤以入夜为甚。自觉居室狭小,憋闷不堪,心烦意乱,常欲奔赴室外。脉数舌红,舌尖部红如草莓。此乃心火燔烧而肾水不能承其上,以致阴阳不交,心肾不能相通,形成火上水下不相既济之证,为疏黄连阿胶汤加竹叶、龙骨、牡蛎。
服1剂则心烦减轻,再1剂即可入睡。
2.便秘唇干
刘某,男,28 岁。
患大便燥结,五六日排解一次。每次大便时,往往因努责用力而汗出湿衣,但腹中无所苦。口唇发干,用舌津舐之则起厚皮如痂,撕之则唇破血出。脉沉滑,舌苔黄。此是胃强脾弱的脾约证。疏以麻子仁丸一料,服尽而愈。
3.慢性痢疾
安某,男,38岁,
患慢性痢疾一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兼夹黏液,有下坠感,伴腹胀肠鸣。舌质红苔黄,脉弦。先按厥阴下利治疗。用白头翁汤加白芍、麦冬,2剂后大便黏液明显减少,但仍腹胀肠鸣而下坠,此属热结阳明胃肠气机不利,通因通用,宜从调胃承气汤法。
大黄9g,风化硝9g,炙甘草9g,白芍15g,川楝子9g,青皮 9g。
服药1剂后,大便泻出黄黑色粪垢甚多,顿觉腹中宽适。宗前法,用调胃承气汤原方又1剂,诸症皆消。
4.慢性痢疾
李某,男,36岁。
患慢性痢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痢夹有红白黏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腹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夹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0枚,炙甘草6g,大黄6g,3剂。
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黏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5.中心性视网膜炎
刘某,女,31岁。
产后受风引起目疼,以致视力逐渐下降已2年余。病变先从右眼开始,视力从1.2降至0.1。经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水肿,黄斑区呈棕黑色变化,被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经过治疗,右眼视力恢复到1.0,但左眼视力又从1.5下降到0.1。服用中成药石斛夜光丸后,视力有所上升,左眼达0.8,右眼至1.2。但患者常觉后背疼痛,右侧少腹亦疼,每次遇到月经期则两腿发胀,腰腹俱痛。而且精神紧张,恐怖不安,少寐善忘。舌质暗绛,舌边有瘀斑,脉弦滑。根据上述脉证,辨为下焦蓄血,气滞血瘀,痰浊上扰。乃用逐瘀活血之法治疗。
大黄9g,桃仁15g,虻虫6g,水蛭6g,丹皮 9g,白芍 9g。
服药后六七小时,出现后脑部跳动性疼痛,同时小腹疼痛难忍,随即大便泻下颇多,小便赤如血汁,而后诸痛迅速减轻,顿觉周身轻松,头目清晰。此后转用血府逐瘀汤加决明子、茺蔚子,又服6剂后,视力恢复如常人。经眼科检查,黄斑区棕黑色病变已基本消失。
6.下利腹痛,里急后重
李某,男,35 岁。病下利腹痛,肛门灼热如火烙,大便后重难通。曾自服“十滴水”,腹痛当时得以缓解,下利3日未作,至第4天,腹痛又发,较前更严重,里急后重,下利皆为红白黏液,有排泄不尽之感。以手按其腹,疼痛叫绝。脉沉有力,舌苔黄厚。其证始于胃肠积热,乃葛根芩连汤证,反服“十滴水”热性之品,使邪热凝结不开,以致气血腐化为红白之利。治当通因通用,荡涤胃肠积滞以推陈致新。
大黄10g,玄明粉10g,枳实10g,厚朴10g,滑石10g,青黛3g,甘草3g。
服药1剂后,大便泻下黏秽数次,诸症随即而愈。